2012年里下河地区小麦减产气候影响浅析

来源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江苏省发生范围广、危害重,赤霉病发生的危害程度超过了2010年和2003年,其中尤以里下河麦区发生最重,造成小麦减产,不少地方每亩1减产200斤左右,甚至出现绝产.本文通过对2012年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小麦全生育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除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外,小麦播期的推迟、拔节-孕穗期的隐性渍害、特别是灌浆期的高温逼熟也是2012年江淮流域出现小麦减产的重要气候因素;并对下一步小麦生产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该地区小麦科学生产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的主要特点以及地质条件,对化学工业园区近50年雷暴日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最近7年的南京市闪电定位网的闪电定位数据对该区域的年平均地闪密度,强度,月变化,时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该区域的雷电环境特点及相应的注意事项.
利用南京市5个人工观测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南京地区冬小麦生长关键生育期的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连阴雨出现次数的变化不规律振荡,有连阴雨发生的集中期,如60、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的前中期,造成了全市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也有发生相对较少的年份,特别是2004年以来持续偏少发生,造就了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从连阴雨发生时空分布来看,六合及
本文总结了MICAPS3在天气预报会商中的各种应用技巧,包括快速显示本省或本市的地理信息,降水产品的邮票图显示,降水预报和实况的快速对比检验,降水落区预报的不同制作方法,各种动画和剖面图的制作,以帮助预报业务人员更加深入和快捷使用MICAPS3,充分发挥交互平台的作用.
通过对雷电存在形式的分析,论述了防雷技术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了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过电压保护所采取的措施,为闸管所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防雷技术实施方案.
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对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96121稿件编写查询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协同办公与数据库管理技术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中的一项运用,系统主要为96121稿件编写人员搭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网络写稿平台,同时也对各类96121稿件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稿件资料数据库,供96121稿件编写人员和语音录制人员日常查询调用,从而提高了96121稿件编写录制的质量和效率;其次系统基于B/S网
根据东台市1981~2010年逐日温度观测资料,采用距平分析法和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分析了东台地区平均气温的四季变化和极端温度的趋势特征以及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年平均气温序列变化的周期和突变点.结果表明:东台地区年平均气温基本呈显著增温趋势,尤其是90年代前后增温比较突出;极端最低气温和冷积温变化幅度较大,特别是80年代中期和2000年代初期;极端最高气温和热积温变化较为平稳.冷冬分布在80年代中期以前
本文着重从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栏目定位及内容编辑方式、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地方特色研究、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广告运营模式探索三方面探讨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生存发展之道.对电视气象节目的语言形式、视觉效果追求、制作技术及保障方式等作了深入研究,总结了无锡气象部门在气象影视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方法,把这些想法、做法与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与其它地市级气象部门分享与交流,以求共同提高.
本文利用人工观测资料、Micaps实况等资料对2007-2011年发生在常州三站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年中共出现34次暴雨,暴雨日始自2月,终于9月.34次暴雨中,出现短时强降水的有24次,占70.6%,而在24次短时强降水的暴雨日中,6-8月份出现了21次,占87.5%.这一分布特征,一方面说明了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夏季是常州出现短时强降水暴雨的集中爆发期.考
本文选取2010年5~9月和2011年5~9月常州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一小时累积降水产品(OHP),以及同期本局雷达建设中选取的8个校准雨量站(金湖、江浦、高淳、扬中、金坛、江阴、宜兴、启东)逐小时降水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江苏境内以平原为主,常州多普勒雷达的探测范围基本不受地形的限制,探测精度较高,估测降水和实际雨量相关系数σ都超过了0.8.(2)无论是对1~9.9mm/h降水量的估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日平均气温≥10℃、15℃的初日、终日、有效日数、期内积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日平均气温≥10℃、15℃的初日均有所提前,平均每10a分别提前1.9d、1.8d;有效日数和期内积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有效日数平均每10a分别增加2.8d、3.6d,期内积温平均每10a分别增加84.6℃、96.7℃,初日、有效日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