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κB/P50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健脾补土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NF-κB/P50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健脾补土方小、中、大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每组按给药3d、7d、2个时间点再各分2个亚组,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免疫印迹法测缺血脑组织NF-κB/P50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神经缺损评分、NF-κ B/P5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健脾补土方、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和脑组织NF-κ B/P50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各时间点健脾补土方组NF-KB/P50蛋白表达与依达拉奉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脾补土方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调控缺血组织炎症因子NF-KB/P50的蛋白表达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药物肾损害在临床易被医生忽视,所以,许多治疗量与中毒剂量相近的药物的往往会被不合理使用,如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的肾损伤毒性即使在正常使用剂量下亦可出现,严重威胁患者健康。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和深入,临床药师在参与完善治疗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应当大力提倡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药师的培养,在诊治病患时,把握治疗先机,以优化联合用药或治疗方案。
由上可知,中药临方炮制的发展,将使中医临床用药更加丰富。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给药的特色将得到充分的发扬和发展。通过中药临床炮制的不断实践,为发掘新的炮制品种和炮制方法及改进炮制工艺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中药临床炮制的发展,将极大的推动中药炮制的发展步伐,为制定中药炮制标准操作规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中药临方炮制,为选择更适合病情的中药愿望成为现实,这是保证中医特色的前提,是中医精准治疗的前提,是提高中医
目的:研究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制小鼠脾虚模型,经金番止泻胶囊治疗后,以菌落计数法检测其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数量;采用纸片扩散法、试管二倍稀释法考察金番止泻胶囊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均升高,金番止
中药在中国的起源很早,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不仅记载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以其自然、绿色的特质,引发关注,其在治疗与保健领域的重要地位毋容置疑,但其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因此,大力发展中药临床药学,并使中药临床药师参与到医疗治疗领域是保障祖国传统中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谈起,分析了目前中药临床药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对中药临床药学的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其独特的治疗理论和显著的治疗优势,尤其是针对复杂原因导致的顽固性疾病的良好效果,正逐渐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其多样化的化学成分和复杂的作用机制成为了研究的难点.药代动力学着重研究药物产生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及体内过程,药代动力学参数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评价药品的安全性、促进新药的开发研究,而中药药代动力学运用并结合药代动力学方法、药理学方法和分析技
目的:研究分析健脾补土方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并确诊的10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予以西药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健脾补土方治疗.于治疗1、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脑中风量表(NIH Stroke
目的:筛选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谱,并建立胃癌患者与慢性胃炎唾液无创伤分子诊断(判别)模型.方法:采集57例胃癌患者(术前且无放化疗)和2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唾液标本,用WCX(弱阳离子交换型)纳米磁珠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亟待深入.本文通过前期的多角度综合研究,从心功能、脑钠肽、血管活性肽与心功能参数、基因、蛋白等方面探索本病常见中医证候的关联因素及其内在生物学基础.
中医脾胃疾病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实证包括实热证、湿热证、湿温证、气滞证、食滞证、痰饮证和瘀结证;虚证包括脾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和脾阴不足证.本文在收集历代医家有关脾胃学说的文献、综合现代医家危北海教授脾胃疾病辨证论治的学术思想、查阅中医诊断学教材的基础上,主要从脉症、治法、方药、随症加减四个方面依次叙述以上各证型,旨在为清晰、准确掌握中医脾胃疾病辨证与治疗提供思路.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高(VH)、中(VM)、低(VI)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值、红细胞压积升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均P<0.01).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