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辅助Ilizarov牵张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Ilizarov牵张技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44~63岁,平均55.2岁.左踝4例,右踝9例.病程1.5~10.0年,中位病程5年.踝关节活动受限.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51.00±7.09)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为(40.82±4.62)分.骨关节炎根据Scranton分级标准,Ⅱ级9例,Ⅲ级4例.首先经关节镜清除增生骨赘,然后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伸至踝关节间隙为5~10 mm后,维持固定3个月.结果 术后1例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后并发针孔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无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同期与分期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双侧THA的患者共40例(80个髋关节)患者,同期和分期行双侧THA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总失血量、总输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术后双侧肢长差异、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围术期并发症等方面。
目的:Latarjet手术是治疗反复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手术方式,其中喙突的截骨是关键步骤之一,了解喙突的结构特点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CT下三维重建的方法,测量健康人群肩关节喙突的的结构特点,了解中国人群喙突的结构特点并探究性别、左右手等因素对喙突结构的影响。
目的:针对我院收治的73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探讨总结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案。
Objective:Intervertebral disc(IVD)degenerat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 contributor to low back pain,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and other forms of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目的 分析在复位盂肱关节前脱位的过程中出现医源性肱骨颈骨折的原因并探索避免的方法. 方法对2010至2014年间本院治疗362例盂肱关节前脱位患者(平均年龄:35.4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初发脱位:301例,伴神经血管损伤或骨折等合并伤121例,以盂肱关节前脱位伴大结节骨折最多见(99例,平均年龄51.6岁).对在盂肱关节前脱位复位过程中出现肱骨颈骨折(7例,女性,平均年龄72.5岁)患者的临床
目的 探讨V-Y推进结合踇长屈肌腱转位修复KuwadⅢ型慢性跟腱损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6例慢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18~65岁,平均34.6岁,术中跟腱清创后腱缺损为3~5cm.采用有限切开V-Y推进结合踇长屈肌腱转位进行治疗,记录损伤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疼痛
Osteosarcoma (OS)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bone tumor, occurring frequently in adolescents and possessing a high malignant severity. MicroRNAs play critical roles during OS development. Thus, elucid
目的:取自体膕绳肌腱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已经是常规重建交叉韧带的一个选择,但临床常规使用四股膕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优点是供区损伤后遗症少,对患者术后功能影响少。但采用此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因为供体的细小,即使是重叠四股膕绳肌腱还常常过细,有学者建议取双侧下肢的膕绳肌腱来增加肌腱数量,但显然增加了创伤和病人的担忧。本研究采用取单侧肢体膕绳肌腱重叠成六股的方法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其能否满足临床运用的情
目的:比较分析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ZPG)与钛板联合cage(CPG)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早、中期临床疗效,以期探讨ZPG的临床应用的优、缺点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单节段及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患者年龄41-78岁,平均52.1岁.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2例,均接受颈前路减压Zero-P置
目的 以椎板减压钉棒固定融合、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颈椎管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讨不同术式后患者出现轴性疼痛的特点. 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因颈椎管狭窄行后路减压患者112例,其中行椎板减压钉棒固定融合56例,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56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JOA评分综合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疗效.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VAS评估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的情况. 结果 椎板减压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