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支链淀粉是小麦籽粒淀粉的主要成分,Q酶(淀粉分支酶)作为支链淀粉合成的关键酶,在小麦灌浆过程中,其生理活性将影响支链淀粉的合成速率,从而间接影响小麦籽粒的质量和产量。近年来,强筋小麦因其品质好、价格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注,但强筋小麦产量偏低的问题较为普遍,因此,实现其优质高产,对提高我国小麦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氮素作为调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元素,合理的氮肥运筹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目前,有关氮肥对Q酶的影响多以单因素试验为主,关于氮肥施用量与底追比例对强筋小麦灌浆期Q酶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拟从氮肥施用量与底追比例对Q酶的影响展开研究,以期为强筋小麦优质高产协同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7-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赵县试验基地进行,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施氮量为主区,设4个水平:N0-0kg/ha、N1-180kg/ha、N2-240kg/ha、N3-300kg/ha;氮肥底追比例为副区,设3个水平:P1-7:3、P2-5:5、P3-3:7;品种为副副区,选用藁优2018、师栾02-1、石优20等3个强筋品种。基本苗270万/ha,氮肥追施时期为拔节期。于开花期标记长势一致的同期麦穗,每7天取样一次,连续取5次,取籽粒后于液氮中速冻,超低温冰箱储存,测定籽粒Q酶活性。【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灌浆进程推进,施氮处理籽粒中Q酶活性均表现为"快-慢-快"的降低趋势。花后0-7天,各施肥处理的Q酶活性快速下降;花后第7-21天,下降幅度逐渐变缓;至开花21天后再次迅速下降。但不施氮肥的N0处理,其籽粒Q酶活性降低速度逐渐加快。(2)随着施氮量的变化,籽粒中Q酶活性表现为N2>N3>N1>N0,其中N2与N1、N3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N0处理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开花后0-7天,不同氮肥处理间,Q酶活性随着灌浆进程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N2处理的Q酶活性下降最快,幅度最大,达到15.99%;而N3处理下降较慢,幅度最小,为11.58%;与开花后第7天相比,花后28天,N0处理的Q酶活性下降最快,幅度最大,达到78.15%;其次为N1、N2,分别为:63.12%、55.18%;下降幅度最小的是N3处理,为46.16%。花后第28天时Q酶活性表现为N3>N2>N1>N0,N3处理Q酶活性在灌浆进程中虽不是最高,但后期活性仍保持较高水平,持续时间最长。(4)不同底追比例间,Q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但P1处理在花后第7天下降速率加快,P2、P3均缓慢下降,且活性均高于P1,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有利于提高Q酶活性。(5)不同强筋品种间差异表现为师栾02-1>藁优2018>石优20,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本试验条件下,综合施氮量、氮肥底追比和品种三个因素,在施氮量为240kg/ha、氮肥底追比为5:5时,藁优2018、师栾02-1、石优20灌浆期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表明该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形成,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