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伤寒化热提纲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寒病是一类主要由寒邪侵袭所导致的外感疾病.<伤寒例>指出:"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金匮要略>首篇说:"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这段话不仅表达了正虚邪中的外感病发病观,而且强调了气机通畅对于人体的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元真郁结不通,才造成了伤寒病的发病和高致死率.1伤寒化热认识梗概2伤寒化热过程分析3伤寒化热过程示例4结语在仲景看来,"发热属表者,即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邪热入里者,也无非"营卫郁遏,不得外发,自当内传"(黄元御<伤寒说意>).因之,他不仅在条文中多次使用了"阳气重故也","阳气怫郁不得越","阳气怫郁在表"等辩证术语,并且针对阳郁化热的不同阶段拟定了辛温发散、辛凉透泄、辛寒清解等不同治法.不难看出,仲景对于外感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肇自<内经>却又远迈前列,不惟使伤寒化热的理论更为充实具体,同时也为临床应用开拓了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中凤病是由于脏腑亏虚,气血失衡,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其本质是本虚标实,急性期以内风、邪热、痰浊、血瘀、腑实等标实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V气血虚为主。不少经方在此病某阶段时恰对其证,故得到较多应用。现将近十年来经方治疗中风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经方在治疗中风病中的临床应用,以期对今后的运用有所帮助.
大黄蟅虫丸出自汉代医家张仲景的篇,由生大黄、黄芩、干地黄、蟅虫、水蛭、蛴螬、虻虫,桃仁、杏仁、芍药,干漆、甘草十二味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散结、缓中补虚之功效,用于治疗形体赢瘦、腹满不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的五劳虚极,内有干血之证.近年来人们对大黄蟅虫丸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也颇多,疗效可靠,尤其在治疗肝病、血液病、皮肤病、外科病、妇科病、骨关节病,脂质代谢异常、神经精神异常等方面显示了优势.现就本
仲景以辨病、辨证、辨脉、辨治为核心,挈之精髓,明施治之准绳,理法方药,一贯始终,誉谓医坛之圣典,立医活人之示范,始汉至今已千百年不衰,其中科学的含金量不喻可晓.不仅为伤寒而设,实乃百病救治之向导,立法遣方之慈航,凡医学大成者,无不苦登长沙堂室觅寻真经矣.时下风湿类疾病弥漫或侵蚀着新世纪人们的健康,现代医学技术对风湿免疫的防治疗效难尽仁义,今就仲景中有关风湿病的辩治方法与方药应用略述如下,冀欲缓解目
中多出体现了两法或多法并用的规律,并且极大丰富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内容.其中清温并用法是中多法并用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且在中体现的较为系统和全面,通过对中清温并用法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并结合后世医家对清温并用法的理解和临床发挥,进行分析和归纳,有助于对清温并用法有更为清晰和全面地掌握.
临床中医读仲景书,第一目的就在于得其意趣,用其方法,以治疗疾病.身痛一症,见于多种疾病中,细绎身痛证治,将有助于余辈临床治疗身痛.倘能结合后世医家治身痛心法及余辈受心法启示后的的临床切身体验,则能在日后治身痛时,溯流寻源,举一反三,十分有助于扩展临床思路.清代医家陈修园十分强调读仲景书于无字处,今笔者限于学识,兹先从仲景书有字处入手,略探身痛治法,以为临床一助.不妥之处,尚祈教正.一、湿病身痛,二
通过分析中"疼痛"的治疗十法,揭示仲景对疼痛的辨治规律,所述疼痛涉及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外感风邪,湿邪入侵,用发汗去湿止痛法;阴寒阻滞用温阳散寒止痛法;实邪内积用通阳散结止痛法;水饮内停用逐饮止痛法;肝气郁滞用疏肝理气止痛法;热毒内侵用清热解毒止痛法;气滞血瘀用活血止痛法;脏腑经络亏虚用补虚止痛法;蛔动气逆的腹痛用安蛔止痛法等.治疗疼痛,谨守病机,很少见痛止痛;疼痛剧烈时,才适当加入止痛药,以缓
探讨了黑疸的名义、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与女劳疸的区别.认为黑疸既非病名,亦不属黄疸病的基本证型,而是黄疸病的变证之一,其因目青面黑、虽黑微黄而得名;多出现于黄疸病的后期,各种黄疸日久不愈,血脉瘀阻败浊,颜面肌肤失于荣养,皆可致黑疸;黑疸病机以血瘀为本,湿郁为标;其基本治法当以活血去瘀为主,温阳、去湿、行气为辅;女劳疸以额上黑为特征,黑疸之黑可累及全身.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可以见于外感与内伤等多种疾病过程中.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在论治外感病的过程中,涉及了头痛的证治,临床采用六经辨证论治与外感、内伤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头痛,更切合实用.以下试述之,不当之处,请指正.1有关头痛证治的回顾2补出太阴、少阴头痛3六经头痛涵义辨析4六经头痛的病因病机5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举要
根据临床上存在着误诊误治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将中误治的原文进行整理、归纳,从中找出误治救误规律,探索出一条可杜绝误治发生发展的途径,以便使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中熟练的掌握和应用.正治与误治辨证,虽二道殊途,然而在提高医生医疗水平的辨识上,确有理致同归之妙.仲景以大量篇幅描写误治的变证,实乃用尽苦心,欲从反面教育后者如何提高医疗水平,这正是我们挖掘这一宝库,与同道共鉴之目的所在,因篇幅所
兵法是对中国古代部分军事谋略和事例的概括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浩瀚的中国医籍中,蕴涵着丰富的治疗韬略,它是中国古代医家治病疗疾的经验结晶.总结这些治略,无疑对中医临床大有裨益.乃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成,其中的治病智谋深邃博大,两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余在的教研活动中,不仅体会出该书是集中医治则、治法之大成,而且发现其在组方、用药和煎服等方面,都包含着睿智的计谋,后来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