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抑郁症(Geriatric depression, GD)是最常见的老年人精神疾病之一,通常指的是60岁及以上首次发作的原发性抑郁,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精神运动性阻滞、情感淡漠等特征。随着寿命增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将不断增长。老年抑郁症已经成为老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老年抑郁症病理不清、机制不明,缺乏稳定的老年抑郁症客观标记物,使得大部分老年抑郁症的难以被识别,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给病人及其家人造成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本文采用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等方法,考察老年抑郁症特有的精神影像学客观标记物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我们首先总结了精神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的具体特征,例如与症状相关的生理病理基础;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性;能用于早期诊断,并可用于治疗效果预测与评估等。然后根据这些特征寻找并总结老年抑郁症异常的神经结构与功能及其与临床症状和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尝试寻找到一种能客观标记、测量、评价从系统至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改变的影像学指标,用于客观诊断、评估疗效。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抑郁症的MRI特点主要为脑容量变化以及白质高密度信号。GD患者在额叶-纹状体-边缘网络中的灰质体积明显降低,右侧豆状核延伸至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的灰质体积减少的结果具有高度可重复性,且伴有双侧额内侧回、胼胝体下回灰质体积减少,以及舌回脑区灰质体积的增加。G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海马区以及总脑容量减少有一定关联性,同时与HPA轴皮质激素呈弱相关关系。白质高密度信多表现为皮质下灰质区域受损,损伤了额叶-皮质下环路的完整性,这可能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抑郁症有其独特的脑结构和功能变化,其精神影像学的客观标记物与成人抑郁症可能存在不同。随着磁共振影像最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抑郁症脑结构和功能病理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老年抑郁症的精神影像学客观标记物的研究有望获得较大进展,这将为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早期辅助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也有助于指导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用药、疗效评价、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