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活动对钻孔应变仪的影响和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o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在潮汐力的作用下,新生地震断层在原有的固体潮应变场中产生的异常信号,试图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台站附近区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了全球潮汐位移的解析解作为观测点周围区域底部和周边的边界条件,计算了在引潮力的连续作用下,对于不同的断层设置,在台站记录到的异常值。分别计算了没有断层的均匀介质,存在一条活动断层,当断层距离和方位发生变化时的差异,以及存在多条断层时对于应变仪记录信号的影响。并将这些结果与实际的应变记录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并对通过模拟推断仪器记录所对应断层的距离和方位的方法进行尝试。通过对这些影响的分析,希望找到活动断层对于钻孔应变仪影响的规律,从而为利用钻孔应变仪监测地震活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噪声衰减方法—基于curvelet变换的滤波技术。由于curvelet变换同时提供了尺度、方向以及空间位置的信息,并且能够保留信号的线性特征,可以将信号和干扰能量最大限度的分开,这种信噪分离的特性是有效衰减噪声成分的关键,因此基于curvelet变换去噪的方法通过衰减噪声对应的curvelet系数来衰减噪声,对有效信号的损失很小。利用WRAPPING算法对含噪信号进行curve
热水镇地热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境内,地热田面积约为0.5 km2,共有45口温泉井,最高泉温为90℃左右.为了准确评价其地热资源量,2005年8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和西日本环境能源株式会社合作对该地热田进行了包括地质、水样、重力和地温测量等项内容的地质、水化学和地球物理野外调查,并结合对以往既有勘探资料的分析,对地热田的热结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正确评价该地热田地热资源提供了科
本文在多孔介质流动方程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和渗流参数反演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多孔介质热液流动和盆地油气渗流多尺度数值反演的方案:一是数据准备工作。通过勘探获取研究区的粗尺度上的孔隙率和渗透率等,然后辅以局部细尺度上的岩芯与测井数据,最后计算热液流量或油井油气产量的历史数据。二是渗流方程数学模型的建立。依据实际地质资料和热流体(或油气流体)的资料,确定研究区域、流体猫性等基本参数,具体确定渗流方程的形
以扬子区大地热流为基础进行该区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可为被特殊构造单元包围的扬子区大陆动力学研究提供地热学参数,并在其热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热流变学特征的研究来揭示其深部地球动力学特征和地震机制,同时对扬子区海相残留盆地形成演化及该区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使用CIG提供的积分点有限元程序Ellipsis对岩石圈拆沉作用进行二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密度差异是引发岩石圈不稳定性的直接因素。而翻性的时空分布决定了拆沉或者对流减薄是否发生及发生的特征。温度控制勃性大小,温度过低,私度过大,即使密度差异大,拆沉也不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尺度(10Ma)下发生。同时温度也控制着密度差异,温度过高,岩石圈负浮力太小,同样不利于拆沉。另外,粘度同时又与应变率相关
为了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这两大强震的余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本研究利用观测的余震资料,从时间、空间分布的角度比较这两个地震的余震序列的异同之处,分析大森公式中的P值以及G-R关系中的b值与余震区应力状态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决定余震分布时空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研究中计算了b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两个余震序列的b值在震后短时间内均波动较大,但在一段时间后逐渐趋向平稳。出现这种现象的
本研究中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根据已得到的地震波场速度结构剖面,构建了横跨龙门山断裂系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对研究区均衡重力异常场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工作。在求解中,本研究分别采用了单一的弹性本构关系模型(即地壳整体体现为弹性本构关系)和混合本构关系模型(上地壳为弹性、中下地壳为猫弹性本构关系),同时,结合研究区地震分布的对应关系,对两种模型所导致的地壳均衡重力场效应与强烈地震活动
本文利用1×1地形数据以及同精度的由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校正得到的布格重力异常数据,采用最大熵技术为基础的相关法计算了中国东部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的Te值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横向非均匀性。结合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从Te值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得出:鄂尔多斯东部地区高热流可能是受地壳浅层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影响;南黄海地区与华北块体不一致的Te分布以及Te值梯度带与郯庐断裂、南北黄海
本文在合理构建了华北燕山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该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与基性玄武岩浆底侵,在忽略玄武岩浆内对流而仅考虑热传导的假定下,反演计算了形成花岗岩所需要的侵人玄武岩浆。通过计算表明:玄武岩浆内热对流过程可以从深部提供大量的热量,所以实际的玄武岩厚度可能远低于24.85km。数值模拟结论得到最后时刻发生相变的整体区域为-36.867~-50.285km。
在25GPa和1500℃的下地幔温压条件下,以顽火辉石(MgSiO3)和氧化锆(ZrO2)的混合物为原材料合成了一种新的立方相MgZrSi2O7,为烧绿石型结构.这说明在下地幔的温压条件下镁钙钛矿可能与氧化锆反应,这或许可使从另一种角度来了解钙钛矿相在下地幔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