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暂时热、三日热.以高热、呼吸困难、后驱运动障碍为特征.2011年秋季,登封市某养牛场发生了牛流行热。由于及时实施了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了本病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机 构】
:
河南省登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52470
【出 处】
: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流行热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暂时热、三日热.以高热、呼吸困难、后驱运动障碍为特征.2011年秋季,登封市某养牛场发生了牛流行热。由于及时实施了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了本病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发酵液中的色氨酸,通过实验确定离子交换工艺的操作条件;上柱pH值3.5~4,上柱流速1~1.5BV/h,洗脱剂氨水浓度1mol/L.脱色工艺的操作条件;活性炭用量1%,脱色温度55℃,pH6.5~7.0.蒸发结晶温度65℃以下.整个提取色氨酸总收率为75%以上,成品含量在98.5%以上.
采用陶瓷膜对L-苯丙氨酸发酵液进行提取精制技术的开发.结果表明,采用50nm的陶瓷膜,过滤L-苯丙氨酸发酵液时,平均渗透通量达到50~80L/(m2·h),L-苯丙氨酸的回收率达到97%~99%,清液的透光率达到43%~47%,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为探讨Al2(SO4)3、NaClO对发酵行业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通过混凝实验,分别改变pH、投药量、搅拌强度等因素,结果发现,对于Al2(SO4)3单独作用,当pH=6.4时,投药量为1.0g/L,搅拌强度300r/min 30s、50r/min 60s时,浊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总硬度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对于NaClO单独作用效果不佳,对于两者联合作用,NaClO的加入对CO
奶牛乳房炎即乳痈,是痰、湿、气、血郁结不散,化而为乳痈.发病各个时期症状不一,中兽医学紧紧抓住症候,根据气滞热壅、热毒炽盛、溃脓证、气血两虚等不同症候加减用药,合理组方,因而灵活多变,因证制宜.从而达到清热解毒、化淤、通经通乳、消肿散结止痛,活血、止血、活络生肌,敛疮,补气升阳、扶正祛邪.治疗不同病程的奶牛乳房炎,一般几剂都能治愈.但每个病例都有差异,临床上常出现各自特点,因此用药时,必须遵循其法
中兽药药理研究是以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传统药性理论为指导的,研究者在对奶牛少乳和缺乳病机的正确辩证下对中兽药的促乳机制进行了为数可观的研究。研究结果涉及激素调节及信号转导、细胞形态重塑、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分泌4个层次,原理分析详尽,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的借鉴与参考,特别是酪蛋白这一评判标准可为后来者提供验证中药作用效果的一项金指标。纵然己经有这些研究,但现有的研究仍无法与中兽医的博大比肩。
目的:采用三种不同的体外抑菌试验方法,判定地榆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方法:以地榆水煎液为试验药物,以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法)、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试管法)和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观察三种不同抑菌方法对中药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药物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比其它两种方法敏感性高,重复性好,更适于中药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其方法直接定量
运输应激导致大鼠空肠结构损伤严重及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从而易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本实验室在原方酸枣仁汤的基础上经加减研制成酸枣仁合剂,对该条件下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具有很好的调控作用。用于缓解动物运输应激及其各种病理变化,消除运输动物免疫抑制现象,有利于减少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养殖场经济效益。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乳房炎,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而降低了疗效并引起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均致力于通过中药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减少乳腺组织的损伤及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性能的影响,从而降低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随着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炎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中
为了评价复方茜草灌注液的安全性,进行了家兔的眼刺激性试验,给试验兔眼睛滴入受试药物,连续滴眼7天与首次滴眼后6h与每次滴眼前观察记录眼的局部反应情况,停药后继续观察7d,按眼刺激性反应标准对角膜、虹膜和结膜分别进行评分,与同一动物的对照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复方茜草灌注液在给与兔子眼粘膜刺激性试验时眼刺激性综合平均值基本在0-4之间,属于无刺激性.
通过研究陈皮对脂多糖(LPS)诱导免疫应激大鼠的缓解和肝肾功能影响,为今后陈皮在抗畜禽应激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试验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陈皮组三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两组连续7天腹腔注射脂多糖造成免疫应激模型.从第8天对免疫应激大鼠开始给药,连续用药10天.分别于实验第0、7、12、17天各组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谷丙转氨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