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利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1998年夏季的湍流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演变规律,并与廓线探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傍晚达到最大;湍流谱计算方法系数偏低,所得边界层高度略低于位温廓线观测结果;高原边界层受高原地形影响,其厚度比平原地区偏厚.
【机 构】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暴雨与旱涝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实验1998年夏季的湍流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及其演变规律,并与廓线探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有明显的日变化,一般傍晚达到最大;湍流谱计算方法系数偏低,所得边界层高度略低于位温廓线观测结果;高原边界层受高原地形影响,其厚度比平原地区偏厚.
其他文献
应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代表性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与气候生产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未来"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
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采用先进的B/S架构三层结构和web数据库技术,在企事业单位内联网上建立科研项目申报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的格式化编写、上传、检索查询、用户权限分配以及申报书审批等管理流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使科研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实现实时、动态、交互、跨区域电子化办理.从而提升管理手段、提高科研管理效率,以实现科研工作的自动化、规范化管理.
本文利用在不同季节对城市建筑物不同朝向外墙壁面表温和近旁气温的垂直观测资料,以及计算得出的外墙壁面近旁热流强度,通过与地面各要素的比较,分析了外墙壁面热力效应特征,得到以下初步结论:建筑物外墙壁面近旁气温和壁表温与地面附近气温和地表温相比,其差异随朝向、季节、高度的不同而各异;北向壁面近旁气温一般都低于地面附近气温,其余壁面近旁气温则多高于地面附近气温;而壁面表温除夜间8月西向壁面和12月东向、南
本文利用AMSU多个通道的微波探测资料,对2003年"杜鹃"台风过程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比较AMSU-B(89GHz和150GHz)的台风结构图像与GOES-9图像的差别;分析了AMSU-B5个通道对台风螺旋雨带结构的探测能力;对AMSU-B150GHz波段的亮温与降水强度作了定量分析;最后利用AMSU-A温度反演资料分析了热带气旋的暖心结构.表明AMSU资料作为一种新的卫星微波探测资料,在热带气旋
本文介绍了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无结构不规则网格的设计思路、基本方程的离散形式、城市排水系统的模拟、城市面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在天津市、南京市、南昌市的应用情况和误差分析。
2002年6月18日-19日在湖北省发生了一次梅雨锋上的中尺度降水过程.本文使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对该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而来研究它的发生发展演变机制.模式很好地模拟了造成该次强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分析模拟结果发现,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不断东移的过程中,受高层的辐散性流场的抽吸作用和低层的对流不稳定而发展加强;地形对对流系统的分裂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最后由于高层的辐散气流
用观测资料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本文研究了春季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范围极端异常与东亚夏季风降水变率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当春季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海冰范围偏少时,夏季东亚高纬度地区存在一个异常高压,该异常高压使我国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阻止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向北推进,使梅雨锋及其降水加强,其中欧洲陆面过程是连接春季海冰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桥梁。
本文利用GMS-5红外通道的亮度温度资料和1998年HUBEX加密观测期间的地表观测资料,引入植被指数的概念,结合反演地表温度的分裂窗算法,得到了通过GMS-5红外通道亮度温度资料反演地表温度的回归公式,反演的精度在2℃度以内,并且可以应用到区域尺度上去。
利用NCEP资料对最近的24年的平流层中下层温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采用HALOE资料分析了最近14年平流层中上层的温度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它们与对流层温度变化趋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近地面到对流层中上层,全球年平均温度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上升的幅度逐渐变小,从对流层上层再向上到平流层,全球年平均温度变为下降趋势,且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从平流层下部到平流层中
本文利用中国区域600个站点月降水量资料,经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东部区域夏半年(3~8月)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呈雨带南移趋势,尤其80-90年代南涝北旱趋势更为显著(图1a).采用1996-2002年夏半年TOMS卫星气溶胶反演指数与中国区域月平均地面气温(600站点)资料求取相关系数场(图1b),对比分析图1a与图1b,可发现TOMS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与地面气温的相关特征与80-90年代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