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微塑料污染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生态效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很强的疏水性,环境中的微塑料富集了大量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及有机氯农药等疏水性有机物1,可直接影响有机物在环境组分中的分配.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22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塑料污染已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生态效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很强的疏水性,环境中的微塑料富集了大量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及有机氯农药等疏水性有机物1,可直接影响有机物在环境组分中的分配.
其他文献
微塑料作为水环境中的一种新型污染物,近年来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加.随着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不断累积,水生态系统平衡可能会被打破.目前,对微塑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分布以及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效应、以及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复合体对环境的生态效应等方面.
近年来,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突出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海洋微塑料不仅自身携带有毒的添加剂成分,还会吸附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成为有毒有害物质的传播载体.微塑料可以被各类海洋生物摄食,因此有毒化学成分会伴随着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内,并沿着食物链传递到顶级生物或人体中,从而对海洋生物安全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海洋微塑料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个是原生源,即部分工业产品和生活用品中人为添加的微塑料颗粒;另外一个是次生源,即大块塑料垃圾在环境中分解成的小颗粒.与原生源相比,次生源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来源.有数据表明,当前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大约是800 万吨[1],如此巨量的塑料垃圾甚至在海洋局部形成了"塑料汤"[2].
微塑料(microplastics)一般指直径小于5 mm 或1 mm 的塑料碎片、纤维或颗粒,主要来源于工业产品、化妆品、药物、洗衣机排出的废水及较大塑料碎片分解与降解等.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型污染物,受到各国环境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1].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归趋和生态毒理效应,是当前微塑料研究着重关注的问题,但该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领域.微塑料作为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常用添加剂,目前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无法将其降解,从而使得淡水系统中也存在微塑料 [2,3].
近年来,人们尤为关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5mm)污染情况,因为它被认为是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和活动的潜在威胁。微塑料主要源自人们多年来对塑料制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其经地表径流汇入江河,汇聚于海洋,并在洋流等作用下发生全球性迁移,最终遍布全球各个角落。
据Plastics Europe 2012 年的统计,全球每年塑料产量高达25 亿吨1.近年来,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之一2,3.其中,尺寸小于5 mm 的微塑料污染作为一个新型全球性海洋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4.
随着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和废弃,纳米微塑料(NPs)的环境行为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NPs 对环境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此NPs 可能作为污染物的载体,促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扩散.之前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对污染物迁移的促进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米颗粒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1].
塑料工业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危害.随着塑料工业的急速膨胀,微塑料也随之成为环境中一种备受瞩目的新型污染物.
认识纳米塑料的团聚行为是了解其在环境中动态变化过程的关键工作.到目前为止,关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纳米材料的团聚行为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聚苯乙烯纳米微球作为代表,研究了不同种类无机盐和天然有机质对聚苯乙烯纳米塑料团聚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