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足三里"对肿瘤发展不同阶段实验性乳腺癌小鼠的作用,并探索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七组,即正常对照组、单纯荷瘤组、电针预治疗组(-20—0 day)、瘤前电针组(-20—30 day)、瘤中电针组(0—30 day)、瘤后电针组(8—30 day)和阳性药组。将4T1细胞系接种于单纯荷瘤组、荷瘤+电针组和阳性药组小鼠右侧第二乳垫下以制备小鼠乳腺癌模型。以肿瘤接种当天为第0天,电针组隔天施予一定电刺激(2/15 Hz,1 mA, 30 min),对阳性药组小鼠腹腔注射吉西他滨120 mg/kg,每3天一次。采用游标卡尺直接检测方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电针"足三里"对乳腺癌小鼠肿瘤尺寸的影响;于接种肿瘤后第28天取材观察电针"足三里"对乳腺癌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尺寸和重量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电针干预后乳腺癌小鼠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 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数量的影响。结果:与单纯荷瘤组相比,瘤前、瘤中、瘤后电针组和阳性药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显著降低,尤其以瘤后(8—30day)电针的抑瘤效果最显著(P <0.01),而电针预治疗无明显抑瘤作用。荷瘤组小鼠脾脏尺寸及重量较正常组显著增高,瘤前、瘤中、瘤后电针后小鼠脾脏较单纯荷瘤组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吉西他滨可以明显减小4T1引起的小鼠脾脏的增加(P <0.01)。流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4T1乳腺癌模型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为2.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6.3%),而电针预治疗组、瘤前、瘤中、瘤后电针组和阳性药组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分别为13.8%、11.3%、9.6%、15.1%和17.3%,较单纯荷瘤组明显升高,其中瘤后电针组小鼠外周血CD8+T细胞含量较其他电针干预组更加显著;单纯荷瘤组小鼠外周血NK细胞含量(2.7%)较正常组(5.4%)明显降低,而电针预治疗组、瘤前、瘤中、瘤后电针组和阳性药组小鼠外周血NK细胞含量分别为8.6%、8.2%、9.0%、4.9%和10.8%,较单纯荷瘤组明显提高,其中瘤中电针组小鼠外周血NK细胞含量较其他电针干预组更加显著。结论:电针"足三里"可明显抑制4T1乳腺癌模型小鼠肿瘤的生长,其中瘤后电针干预的抑瘤效果最显著,且电针"足三里"的抑瘤作用可能与其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