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湖北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培育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神是思想的灵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跨越是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湖北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全省上下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的湖北精神,提升精神区位,打造精神高地,推进思想跨越。
  关键词:湖北精神;跨越式发展;湖北
  中图分类号:D4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19-004
  精神是生命的灵魂。一座钟灵毓秀的山脉,必然蕴藏有生机勃发的灵气,这种灵气是一种精神;一个在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人,必然有一种积极向上、坚忍不拔的锐气,这种锐气是一种精神。自然物是这样,人是这样,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也是这样。九十年代中期,湖北省为消除绝对贫困,启动了扶贫攻坚大决战,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1996年省委提出并大力倡导了“团结拼搏,求是创新,抢前争先,实干快上”的湖北精神。十多年来,全省上下大力弘扬这16字精神,精诚团结,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取得了告别贫困、总体实现小康的伟大成就,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推到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起点。在湖北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湖北精神,提升精神区位,打造精神高地,推进思想跨越,是湖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 湖北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一个地域人文特质的地方精神,是本土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和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结与概括。她必须体现本土文化特征、体现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体现地方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价值取向,做到传承文明、贴紧时代、与时俱进。同时,又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传播,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接受。对此,在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弘扬湖北精神,首先要在继承十多年来凝聚湖北民众智慧的“团结拼搏,求是创新,抢前争先,实干快上” 16字精神的基础上,总结湖北改革发展的新实践、人民群众的新风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提炼和概括出新的“湖北精神”。新“湖北精神”,仍以4句話16个字组合为好。一脉相承,彰显尊重湖北历史、尊重群众情感的胸怀。
  通过座谈调查、分析综合,笔者认为新的“湖北精神”可以这样概括: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这4句话16个字是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开放创新是灵魂,博爱包容是精髓,文明诚信是行为规范,实干争先是作风要求。
  1.1开放创新
  包含改革开放、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的基本含义,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圈一带”总体布局和“开放先导战略”的核心,其逻辑路径是:开放—合作—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开放创新是更大空间、更高形态的创新,是全球化时代的鲜明特征,是把湖北放在世界范围谋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开放创新也是湖北自强不息、崇尚先进、革故鼎新、改革开放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经验。明代时期地处鄂西南山区的容美土司,就以开放的精神,走出山寨到宜都、枝江、荆州、武昌、常德等地购买田土、置办房产、开骡马店,引进、学习和推广汉文化,用汉文化教化土民。近代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湖北先驱,大兴开放创新精神,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军事,建工厂(冶炼厂、枪炮厂、织布厂等)、办新式工业,兴学堂、办新式教育,练新军、办新式军事,使湖北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洋务活动的中心和近代工业、近代教育、近代军事中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以求是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到2011年有8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湖北、湖北在55国家和地区设立经营机构。湖北融入全球化的成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2010年全省GDP总量达15806亿元,“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3.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幅。
  1.2 博爱包容
  就是用博爱的胸襟包容一切。她是一种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推动湖北改革开放和跨越式发展的软实力。博爱,包括爱党爱国爱湖北、爱岗爱业爱劳动、爱亲爱友爱人民、爱山爱水爱自然的“十二爱”情怀。包容,就是要有更多的理解、宽容、吸纳和公平。包容根源于爱,只有爱才能同化异己、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消除敌视和误解。也只有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吸引省内外的人才、资本、能源等资源,聚集生产要素,才有希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人类历史来看,包容总是同繁荣昌盛、文明进步联系在一起,而偏执总是与失误、落后、灾难联系在一起。“百家争鸣”使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独尊儒学”使刘汉以后出现文化衰颓;晚清“闭关自守”使大清帝国丧权失地,新中国“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博爱包容也是湖北人的基本品格和人文精神的精髓。战国时期楚臣屈原以死明志,表明爱国报国的赤心;西汉时期秭归女子王昭君主动出塞和亲,使汉朝与匈奴熄灭了50年的边塞烽烟,谱写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佳话。辛亥革命时期,湖北革命党人以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的赤胆忠心举行武昌首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北是革命活动的中心,“二七”大罢工、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八七”会议、黄麻起义、建立鄂豫皖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武汉保卫战、鄂西大会战等一系列重大革命斗争活动发生在湖北,无数湖北先烈为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翻身,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斗。改革开放以来,湖北人民以博爱包容的胸怀迈出了横向经济合作的坚实步伐,“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达200亿美元以上。
  1.3 文明诚信
  就是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她是约束众人言行举止的道德规范,是湖北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形象符号和标志,也是湖北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元素。境内的古巴国东周末年发生内乱,将军巴蔓子向楚王借兵平乱,承诺割让三座城池酬谢楚国,内乱平息后楚王派特使来巴国要求兑现承诺。巴蔓子为了既保全国土不分裂、又不失信于楚王,在楚使面前毅然决然地割掉自己的人头,用自己的头颅向楚王兑现了承诺。巴蔓子割头保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鄂渝大地千古传颂。湖北省建始县大沙河村农民万其珍一家四代人,为了乡亲们出行方便,义务摆渡百年不止。2010年“百年义渡”精神传遍神州、感动华夏,万其珍被评为“感动湖北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时光如水,风云变幻,不变的是河中的渡船,是万家人无声的承诺。时下,文明诚信的传统美德受到了“功利主义“的严峻挑战,“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不守诚信的缺德事件频繁发生,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障碍因素。对此,我们湖北人必须继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让自己内在的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元素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打造“文明诚信湖北人”名片。   1.4 实干争先
  就是务实求真、踏实苦干,永不满足、勇于拼搏,积极向上、追求卓越。她是对人们干工作、做事业的态度和作风要求,也是湖北人勤劳勇敢的民族秉性的传承。四千多年前始于湖北长阳的土家先民廪君,为拓展生存空间,凭着勤劳勇敢的精神,率领族人披荆斩棘,在清江上游首建巴国,开创了惠及子孙的千秋事业,后又向东西两个方向分别拓展,把疆土扩大到了江汉平原和川东地区。湖北省恩施州是民族贫困山区,州内8个县市均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通过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消除了绝对贫困,踏上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幸福大道。2011年州委、州政府又向全州各族人民提出了建设“全国先进自治州”的新目标。湖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发扬和传承这种实干争先的精神和作风。
  2 弘扬湖北精神的重要意义
  湖北精神是湖北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创造积累、并经过历史长河洗礼后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具有凝聚人心的纽带作用、鼓舞人志的加油作用、提升人气的给力作用。2011年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迈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在湖北进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弘扬这一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弘扬湖北精神是荆楚文化的当代传承
  “荆楚文化”是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湖北地方特色文化,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断代的静态角度看,她主要是指以当今湖北地区为主体、具有五个鲜明特质的古代荆楚历史文化。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进取、自强不息精神;二是“博采众长”的海纳百川、开放开发精神;三是“追新逐奇”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精神;四是“报效国家”的愛国主义精神;五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团结精神。这些特质,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具体展现,是当今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精神遗产。从发展的动态视角看,“荆楚文化”不仅包括古代荆楚历史文化,还包括从古到今乃至未来湖北地区所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显然,弘扬“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的湖北精神,是在全省范围发扬和传承优秀的“荆楚文化”。
  2.2 弘扬湖北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人们精神家园的灵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特色寓于地方特色之中,地方特色反映和体现民族特色。毫无疑问,“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的湖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湖北的具体体现。在全省上下大力弘扬湖北精神,必然会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3 弘扬湖北精神是湖北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公民。当下,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多元价值观的考量。必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湖北干部群众克服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思想情绪,构建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克服消极埋怨、嫉贤妒能的思想情绪,构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的精神状态;克服患得患失、小富即安的思想情绪,构建公而忘私、求富求强的精神状态;克服唯书唯上、墨守成规的思想情绪,构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克服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情绪,构建爱岗敬业、报国奉献的精神状态。弘扬“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的湖北精神,其目的就是用湖北人自己生产的精神食粮充实自己的思想空间、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选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有所作为的“四有”新人。
  2.4 弘扬湖北精神是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源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精神为行动提供动力。在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天天打胜仗,因为饭和汤里面有一种精神添加剂,那就是“井冈山精神”;吃草根、啃树皮、走过雪山草地,是因为红军战士心里装有“长征精神”。当湖北吹响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进军号角时,省委书记李鸿忠就向全省干部群众提出了“提升精神区位”的要求。弘扬“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的湖北精神,就是回应这一要求,完善和提高人们精神 “发动机”的功能,激起湖北人追求卓越的志气、抢抓机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豪气、敢闯敢试的锐气,把全省上下的干劲调动起来、智慧凝聚起来、精神振奋起来,使全省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精神动力、更崇高的价值观念、更坚强的思想保证。
  2.5 弘扬湖北精神是顺应世界潮流的理性选择
  当今世界,全球化、地球村的格局已经形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大环境里,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在竞争战中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力量。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国际市场。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更多利益,就要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博爱包容,文明诚信,实干争先”的湖北精神,不断增强湖北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提升湖北软实力。
  3 弘扬和培育湖北精神的路径与措施   人民群众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受者和转化者。湖北精神只有被湖北人民普遍接受、理解、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内化为每个人的精神理想、思想观念并自觉践行,才能产生其应有的社会作用。为此,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群众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措施,让湖北精神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头脑。
  3.1 宣传发动
  实践证明,宣传是弘扬和传播最直接的路径。采取多种形式对湖北精神进行系统宣传、综合宣传、立体宣传,营造浓烈的人文氛围,使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随处受到湖北精神的感染和熏陶,是弘扬和培育湖北精神的关键措施。一是会议动员。在省委召开的全省性大会上,系统总结和提炼湖北精神,并号召全省上下大力弘扬和培育这种精神。省委作出决策后,各级党委应把培育湖北精神列入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相应的工作会议上进行部署发动。二是媒体宣传。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媒体开辟宣传专栏,使湖北精神上电脑、上手机、上屏幕、上头版。三是文艺助推。文化部门应组织文艺工作者从湖北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现实生活实践中吸取养分,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反映湖北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应通过歌曲、音乐、舞蹈、影片、戏剧、电视剧等各种文艺表现形式弘扬湖北精神。四是专家解读。以理论研讨会、专家讲座、学者访谈、特约文章等形式,组织专家学者对湖北精神的内涵进行诠释和解读。
  3.2 社会互动
  一是以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为平台,向社会广泛征集“湖北精神”的概括用语。备选用语确定后,又通过网络向社会征求意见,组织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知识分子、基层干部、机关干部、中共党员等各阶层民众,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进行投票选择。利用征集用语和征求意见两个环节,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到提炼“湖北精神”的活动中来。征集意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宣传和弘扬湖北精神的过程;群众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育湖北精神的过程。二是积极总结宣传农村、企业、社区、医院、学校、军营、机关践行湖北精神的典型,通过典型引路,使人们“见贤思齐”、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自觉实践。三是把弘扬和培育湖北精神与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争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三大争创活动互动,贯穿和融入到三大活动中去。
  3.3 领导带动
  各级领导干部应自觉当好“湖北精神”的践行者和宣传员、督查员,用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和权力要素,影响带动基层和广大群众。一是加强理想信念修养、道德品质修养、作风纪律修养、群众观念修养,自觉廉政勤政、诚实守信、学习创新、爱戴百姓,做湖北精神的形象代言人。二是在履职中自觉运用辩证法、用全局观念行使权力,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方式。重视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把湖北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作为一条“红线”貫穿于全省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全部实践中,用湖北精神提升企业文化、产业文化和社会管理水平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程度,使这项厚重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沟通世界、和谐社会、惠及全民的现实生产力。
  3.4 教育推动
  一是组织编写《湖北精神》教材、让湖北精神进入湖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课堂。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阶段是中小学时期,关键阶段是大学期间。应把湖北精神融入到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大学公共课教学中去,使学生在湖北精神的灌输和熏陶中健康成长。二是组织开发《湖北精神》教学专题、让湖北精神进入湖北党员干部教育课堂。各级党校是党员干部培训学习的主阵地、进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各级行政学院(校)是公务员进行继续教育的主渠道。应把湖北精神列入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校)的教学计划之中,使党员、干部和公务员在湖北精神的学习思考中提升精神区位、树立创新思维、加强廉政修养、增强群众观念、强化务实作风。三是在广大干部群众中经常性开展“学历史、知国情、明省情”活动。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和湖北历史的学习教育,使湖北干部群众了解湖北的发展历程、了解湖北人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了解湖北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激发人们热爱湖北、振兴湖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省人民自觉地把湖北发展振兴同中华民族复兴结合在一起。
其他文献
不含镍及少含镍的铬锰氮耐热及耐酸铜已广为使用,收到了很大的政治及经济效果。为了能及时配合冶炼的炉前分析工作,5月8~20日于上海材料研究所举办了铬锰氮钢快速分析的交流
在小学教育体系之中,语文学科为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写作一直是语文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仅是为学生打造文学基础的关键时期,也为强化小学生文字创作水平、以及口
服务外包作为新世纪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业态,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热点。创造以跨国公司总部经济为特征的中国外包中心,把承接各种服务外包业务作为我国吸引外资的新
学以致用,课堂练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而言,它是反映能否掌握所学的“一把尺”,对教师而言,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围绕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关键在于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由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进而引导学生解决好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以及运用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小学语文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教学阶段
利用Gleeble 1500D型数控动态热-力学物理模拟试验机,对TMCP工艺Q370qE-HPS高性能桥梁钢进行了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变形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动态再结
  篮球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重新理解篮球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构建出我国篮球文化的整体框架,使我国的篮球运
  全球化构成了现代生活不可逃避的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也不能例外。当代大学生是现代生活的主要参与者,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可和认同的程度在根
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而要想提高其学习能力,优秀教师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动课堂参与度,但是实际散文教学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致使综合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