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径比对平台巴西试验抗拉强度的影响

来源 :全国石油工程理论与技术论坛暨第六次全国深层岩石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3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在平面应力假设基础之上的平台巴西抗拉强度公式,仅考虑了平台中心角而忽略了试件厚径比的影响,其适用性受到一定的质疑。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10种不同厚径比情况下试件拉应力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拉伸破坏机理的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的拟合,给出了适合各种厚径比情况下的平台巴西抗拉强度公式,并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发现该公式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其他文献
钻井隔水管在水下井口和钻井平台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压力通道。当其由于特殊情况而处于硬悬挂模式时,其纵向固有频率很有可能落入波浪的能量窗口而发生纵向共振,造成其损坏,甚至有可能对平台造成损害。本文通过建立纵向振动的波动方程,根据边界条件,利用数值方法解纵向自由振动微分方程,求解固有频率,较好地阐明了隔水管的动态特性。
连续管钻井由于不需接单根,具有安全、高效、更易实现欠平衡作业等优点,是国际上近年来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之一。对于连续管泡沫钻井,气液注入流量、井底和井口压力、钻速、泡沫稳定性、携岩能力、最小携岩速度和最小注气流量等水力参数的设计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求解泡沫在环空中流动的数学模型,结合最小携岩速度的计算方法确定连续管泡沫钻井的最小携岩速度。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最小携岩速度在井口处最小,在井底处最大;钻速、岩
在灰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灰元概念,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模糊物元煤层气区块优选评价模型。通过引入从优度,该模型避免了传统优选排序模型对大量以开发样本及隶属度函数的依赖,使得问题大大简化,又不失科学性。同时,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煤层的生气能力、煤层的储集性及盖层情况对煤层气区块优选的影响,定量地给出了评价结果,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说明该综合评价方法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均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岩气藏。由于火山岩力学性质严重影响油田生产与开发,因此有必要弄清该地区火山岩地层力学性质。在分析了大庆徐家围地区火山岩岩性情况后,以岩石力学和弹性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室内实验测试了该地区6种典型火山岩力学性质,并得到了相关基本力学参数,为油田勘探、开发及相关的工程设计发挥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火山岩是典型的硬脆性岩石,岩石以脆性破坏为主,随着埋深增加
通南巴构造带位于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带的构造叠合区,受多期不同方向应力场叠加作用.该区裂缝型储层主要分布在3500m以下嘉二段灰色砂屑白云岩和飞三段灰色(鲕)粒灰岩中.通过FMI成像测井可以确定储层中有效缝产状,裂缝角度在60° ~90°之间,以高角度缝为主;裂缝高度主要在1~5m,最大可达9m,裂缝发育规模较大;裂缝走向为近东西向.FMI成像测井诱导缝走向和地层倾角测井确定的井眼崩落
近年来,我国煤层气产业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为了有效地开采煤层气,水力压裂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煤层气井的增产施工中。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煤层水力压裂研究领域中裂缝扩展模型研究的发展现状,对煤层水力压裂常用的扩展模型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总结了各种模型的不足及发展前景。
地层因素在直井防斜以及井眼轨迹的控制和预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文给出了详细的地层自然造斜力的普遍公式的推导过程,修改完善了体积破碎模式下的地层力公式,使之成为可实际运算的公式;针对表面破碎判别临界地层倾角公式的缺点,以体积破碎下地层力模式为基础,提出了体积破碎模式下的临界地层倾角判别公式,经编程计算,结果显示体积破碎模式下判别的临界角在45°~60°之间,与现场实践十分符合,而且其适用性和准确度都
在CO2与H2S共存时所产生的腐蚀比CO2或H2S单独作用时要严重得多,油气井套管由于受腐蚀作用,将导致服役管柱的损坏,除化学腐蚀外,管体中由于流体压力而产生的应力也将影响管柱的腐蚀。本文针对管体所受外部应力会加速腐蚀速率,严重缩短管柱服役寿命这一现象,结合化学力学效应理论,推导了在外应力作用下离子的力学电化学活度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前人有关套管腐蚀速率的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给出了考虑外应力的
普光气田是国内首个投入开发的高含硫气田,具有高温高压高含硫的特点,气井同时存在地层复杂、喷漏同层、防止环空气窜、防漏、长裸眼小间隙、大斜度和水平井以及存在膏盐层等几乎所有固井公认的技术难题,固井难度国内罕见。通过对储层特性和单井井况进行分析,研究优选了防腐防气窜水泥浆体系,应用了分段压稳设计模型进行浆柱结构设计,同时采用了高抗挤低密度水泥浆技术、防漏固井技术、提高顶替效率、水平并固井技术等,并选用
水力喷射技术在砂岩油气藏的开发和增产方面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效手段。而水力喷射技术对于碳酸盐岩储层而言,其技术适应性亟待研究。本文以实验作为依托,旨在获取磨料喷射和20%浓度的胶凝酸喷射在碳酸盐岩真实地质露头中的作用机理和作用效果,并进行了碳酸盐岩在不同射流条件的效果对比分析。本文进行的碳酸盐岩磨料射流实验,通过对四川川中地区雷口坡组、嘉陵江组真实碳酸盐岩地质露头进行高压磨料射流试验研究,获得了驱动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