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然地震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全部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约为10~10J,大致相当于1~100万个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油气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1997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3﹪.天然地震和油气都发生在地球的上层,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和其它相互关系呢?本文试图从天然地震的形成机理和油气成藏的机理出发,初步探讨天然地震与油气成藏与开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它关
【机 构】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地震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全部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约为10<18>~10<20>J,大致相当于1~100万个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能量.油气则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1997年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占63﹪.天然地震和油气都发生在地球的上层,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因果和其它相互关系呢?本文试图从天然地震的形成机理和油气成藏的机理出发,初步探讨天然地震与油气成藏与开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其它关系,以期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为油气的勘探、开发及天然地震研究等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其他文献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分布较广,是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中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目前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藻灰岩储层主要见于西部地区的跃 西、跃东、狮子沟、花土沟和南翼山等地区,层位上从E—N均有分布;下干柴沟组上段(E)的藻灰岩如跃西和跃东地区,上干柴沟组(N)的藻灰岩如狮子沟和花土沟地区,下油砂山组和上油砂山组(N和N)的藻灰岩如南翼山地区.其中,E和N的藻灰岩主要分布于英雄岭凹陷以西(西南)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储层主要分布在马家沟组马四段和马五段,主要储层类型有含硬石膏结核溶模孔粉晶白云岩储层、斑状白云岩储层、颗粒白云岩储层和重力流储集体,其中靠风化壳顶部的含硬石膏结核溶模孔粉晶白云岩储层是中部气田主力产层.经研究,上述储层与古岩溶作用密切相关,属风化壳岩溶型储层,储层的非均质性很强,已成为影响油气勘探和开发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笔者从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沉积相、成岩相和古岩溶
塔西南白垩系-第三系经历了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过程,形成了两套非常重要的碎屑岩油气储层,即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和上第三系安居安组砂岩储层.两套碎屑岩储层在研究区均有分布,但储层性质差别甚大,以白垩系克孜勒苏群碎屑岩为例,同由路克剖面细砂岩孔隙度为14﹪~22﹪,渗透率10~1000×10μm,塔木河剖面细砂岩孔隙度为5﹪~11﹪,渗透率0.1-10×10μm,七美干剖面细砂岩孔隙度为2﹪~5﹪,渗透率
本文论述了油气系统是更为科学的油气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分析了盆地模拟与油气系统模拟在模拟对象、描述尺度、模拟内容、模拟结果及模拟流程等方面的诸多差别.据此,提出了在盆地模拟的基础上,以油气系统为模拟对象,减小模拟对象的描述尺度,加强地层剖面描述;改进模拟数据结构和计算方法,解决模拟海量数据与计算速度的矛盾;增加油气系统模拟必需的储层模拟、盖层模拟的模拟内容;在上述基础上加强运聚模拟,采用流线分析的
华北地区自早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以后的沉积盖层发育演化可划为五个阶段:坳拉槽—克拉通边缘(P—P);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O);裂谷盆地(T-K);拉张断陷盆地(E);坳陷盆地(N-Q).中、上元古界—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该区海相油气勘探提供了多套勘探层系和广阔空间,并以二次生烃(再生烃)为特征,构成再生烃油气系统.海相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一般古生界保存完好,二次生烃强度大,且为晚期成藏.
松辽盆地南部传统的油气成藏组合划分方案为:泉三、四段扶、杨油层属下部成藏组合,青山口组、姚家组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属中部成藏组合,嫩江组黑帝庙油层属上部成藏组合.泉头组-嫩江组层序地层分析揭示,青二段顶至青三段底及嫩一二段为湖域范围最广的两个时期,分别与两个二级旋回的凝缩段(CS1、CS2)相当,也是松辽盆地南部两套区域性烃源岩和区域性盖层发育的时期.这两套区域性盖层将泉三四段至嫩江组油层自
由于逆冲滑脱拆离断层受力大小、方向和时间的差异以及岩石介质非均一性,其前锋可划分出滑脱型、褶皱型、前冲型和反冲型等多种样式.各种样式又具不同的特征,它们往往与重力构造、反转构造和底辟构造等相伴生,这些构造既相互影响,又互相补偿与转化共存于同一逆冲拆离断层带内.库车盆地存在盐和煤系两套滑润层、因而形成双重滑脱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中国西部其它地区由于地质条件的局限、多为单层逆冲拆离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
本文在辽河测井公司完成的声电成象模拟井的基础上,利用声波成象测井资料建立了定量计算裂缝宽度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评价储层裂缝参数,进而通过综合研究识别储层流体类型,在辽河油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集地区核桃园组断裂发育,沉积相带变化快,地表水作用活跃.构造不同部位、沉积不同相带砂体,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各有差异.根据王集地区勘探成果及其相应的地质特征、成藏机理分析,认为断裂发育、沉积相带变化频繁、地表水作用活跃地带,存在多套油水系统,测井响应具有"高阻水层、低阻油层"的特征,油水分布受断层、沉积相等共同控制;该地带地层水变化大,表现为"双种水"(即油层束缚水与其邻近水层水性质不同)的特征;同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的裂谷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突出特点是原油十分丰富,天然气相对盆瘠,但也有一些气田(藏)发现.本文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海陆两大油气区已发现气田(藏)的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成藏特点与控制因素的深入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渤海湾盆地天然气相对富集区的主要地质条件和规律是:(1)规模较大的天然气田主要分布在近NE向的走滑断裂带附近,尤其是轴向与走滑断裂带走向近似平行或交角很小的坳(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