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临床资料,探究MHD患者长期生存率、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对可调节因素进行调控,以便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透析时间≥3个月)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原发病、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感染、肿瘤等)、透析时e GFR、透析通路等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长期生存率,根据转归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我中心近10年共纳入7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338例,死亡142例,退出(转至其他医院或转腹膜透析或肾移植)238例。透析生存时间统计结果示≤1年、1-3年、3-5,5-10年及>10年的存活人数分别为45例,167例,58例,77例及9例;采用寿命表法分析,中位生存时间为8.7年,1年生存率为93.0%,3年生存率78.3%,5年生存率64.6%,10年生存率38.6%。142例死亡患者中,第一年死亡人数最多,有38例,分析死亡原因,以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最为多见,有45例,其次为脑血管意外,有28例,重症感染26例,消化道出血16例,高钾血症8例,19例为原因不明。存活组与死亡组相关指标对比:(1)死亡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存活组(65.03±16.49岁vs.55.39±15.35岁,P<0.05),两组在各年龄段之间的比较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82,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死率增加。(2)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在存活组及死亡组中均是最常见的两大病因,两组原发病构成比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54,P>0.05)。(3)透析通路、透析时e GFR、血肌酐、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磷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症数量、血清前白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在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我中心MHD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糖尿病肾病。透析第1年内死亡风险最高,最常见死因是心血管疾病,其次是脑血管意外及重症感染。年龄、合并症数量、高血钙、高PTH、低血清前白蛋白是MHD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