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金融自由化理论盛行,放松规制成为银行业的普遍作法。然而放松规制非但没有真正地使规制得以放松,反而为银行规制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在大多数国家里,银行业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金融自由和放松规制给予了金融创新以极大的推动力,各种金融中介机构能够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传统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开始相互渗透,银、证、保三行业经营业务之间及金融产品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银行规制模式的变革,包含两层内涵:第一层内涵,是从分业规制向统一规制过渡。分业和统一只是结构形式的变化,真正的变革是规制的内容。这里包含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机构规制到功能规制,规制的视角从对相同金融机构进行规制到对不同金融机构的相同业务进行规制;第二阶段是从功能规制到目标规制,规制的视角从相同业务在操作层面的规制到对业务结果的规制,而且规制的目标较机构规制和功能规制来说,更注重宏观系统性风险和金融服务质量。另一层内涵是,银行规制在世界范围内从规制体制到规制规则出现趋于统一的趋势。对金融的规制权利原本是一国主权下的行政管理职能,但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金融业不仅跨行业混业经营,同时跨国界混业经营,这给一个国家规制本国的金融风险提高了难度,增加了规制成本。本文第一部分即绪论。第二部分为第2章和第3章。第2章是国内外银行规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文章首先总结了近几十年的国外的银行规制和银行规制理论的发展,并将相关理论归类为三部分:自律型规制理论、管理型规制理论、效率型规制理论。随后,文章对银行规制的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别阐释了金融创新与银行规制博弈相对关系、金融脆弱性与有效规制的构建的形成逻辑以及国外有效规制模式的实践总结。现代银行制度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衍生。因此,中国应依据市场需求推进银行规制改革,而非仅仅依据行政需求。中国的银行规制模式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混业规制、分业规制等名称一直未得到统一,由此造成一定程度的混淆。文献综述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总结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3章,引入了银行业规制有效性模型。将银行机构系统性风险和银行规制效应相结合,利用因子分析法以提取银行业经营中相关变量中所蕴藏的信息,从而对模型中数据的最终处理结果进行分析。依据银行规制有效性模型的分析结果,各规制机构可以针对实际评测结果,查找出银行规制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以及银行日常运营中潜在的未识别风险,为有效的银行规制工作以及银行业规制改革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第三部分即第4章,是金融危机背景下银行规制存在问题的研究。本章重点从金融危机的发端地美国进行研究,对本次金融危机的深层次诱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危机的触发机制进行了探讨。此后,本文对全球金融危机对银行业规制的影响进行了解析,金融危机对传统的银行规制措施、银行风险规制机制都带来了冲击,使得传统的反危机规制机制难以在本次危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随后,本文对世界各国的反危机规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着重分析了美国、英国、欧盟、德国的银行规制体制改革进行了探讨和学习,并总结出值得中国银行业规制所借鉴的做法和措施。第四部分即第5章,讨论了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规制的现状、问题及问题成因。文章首先回顾了中国银行规制体制发展的历史沿革,探讨了不同时期银行规制的演进特征,这其中又蕴藏了金融危机爆发后对我国银行体制冲击的端倪;随后,本文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规制的现状进行了理论和实证探讨,研究发现,“一行三会”体制下的机构规制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组织体系对于规避类似于金融危机这类金融风险存在着很多弊端;从本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影响的范围、程度和特点出发,本文又从规制体制、技术手段、规制对象、规制环境几个维度出发,总结出中国银行业规制存在的问题,又从相应的角度总结出问题的成因。第五部分即第6章,依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模式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了完善银行规制改革的相关建议。本章依据对中国银行业规制模式的总结和反思提出了完善银行规制改革的相关建议。本文建议中国的银行业规制从规制体制的构建、规制主体的建设、银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银行规制立法的推动几个方面分别对银行业规制建设的框架、主体、客观、保障进行了设计,以期通过相关工作的实施,实现银行业规制资源的整合和相关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