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说课主要以听的模式为主,课程内容难度大,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和动力。研究指出,大量有效的课堂互动是学生掌握外语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中国,“说”作为有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出形式,效果差强人意,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遭遇过令人尴尬的课堂沉默现象。Amy B.M.Tsui(1996),Hu&Fell-Eisenkraft(2003)指出:学生的课堂沉默主要与语言能力不足导致的焦虑有关。多模态教学主张以多媒体为重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模态进行信息输入,并组织多种课堂活动进行信息输出,从而有效实现课堂互动。因此,本研究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大学英语听说课中,意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外语口语焦虑是否能有效解释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具体如何解释?2)通过多模态教学,学生外语口语焦虑是否得到有效改善?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多模态教学是否有助于打破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如果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本研究以太原工业学院127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教学反思三种研究工具进行行动研究。笔者将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及Excel等工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发现,外语口语焦虑能很好地解释课堂沉默现象;2)多模态教学总体上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口语焦虑:外语口语焦虑六个因子中,只有“回避行为倾向”未得到有效改善;3)多模态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破课堂沉默现象,如“与老师进行英语交谈”、“组内英语交谈”及“课堂英语演讲”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与同学用英语交谈”、“个人努力”两方面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本文也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在多模态听说课上,使用任务教学法,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自主背景语言知识积累;因时制宜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合理使用模态或模态组合;充分使用多媒体的基础上,防止课堂娱乐化现象,以免干扰学生注意力;在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给学生积极正面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