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病灶常规二维声像图特征和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阻力指数的大小,同时使用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病灶进行评估,探讨乳腺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增高及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1月在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患者106个乳腺结节。病灶选取时满足以下任何一项者均纳入;1.病灶纵横比大于1;2.病灶边界模糊不清;3.病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4,病灶形态不规则;5.病灶大小适中。使用VTIQ技术进行测量时,选取病灶的最大切面,使用VTIQ技术对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进行测量。在VTIQ速度模式下,多次对有效区域的SWV进行测量(5~7组),取均值,单位为m/s。R0I取样时,根据VTIQ二维剪切波弹性图像中不同色彩,将ROI分别置于病灶内部SWV最高区域、最低区域及周边和中央区域。重点观察病灶血供的类型及血流的丰富程度,并对病灶内部血流阻力指数进行测量,当病灶内多条血流信号者,取其阻力指数最高的进行测量,并记录其峰值流速。所有的常规超声图像及VTIQ图像均存贮于机器硬盘内,以备更进一步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导管内癌组与良性组SWV及血流阻力指数的差异,分析VTIQ技术及病灶血流阻力指数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据病理所示,106例乳腺病灶中37例为乳腺导管内癌,3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31例为乳腺增生伴腺瘤形成,6例为良性分叶状肿瘤。106例乳腺病灶中,有82例病灶有血流信号,其中血供类型为边缘型的有63例,穿支型的有19例。边缘型中有31例为导管内癌,32例为良性病变。穿支型中有4例为导管内癌,15例为良性病变。边缘型乳腺导管内癌的血流阻力指数为(0.704±0.05),边缘型乳腺良性病变血流阻力指数为(0.616±0.056),t值为-5.08,P值小于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穿支型因病例数过少,缺乏统计学意义。乳腺导管内癌组的平均SWV值为(4.58±1.27),乳腺良性病变组的平均SWV值为(2.80±0.92),t值为10.3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ROC曲线显示:VTIQ技术测得的SWV鉴别诊断乳腺肿块导管内癌与良性病变的阈值为4.09m/s,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0.771~0.882,P<0.001)。ROC曲线显示,VTI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87.9%、83%、75.0%、78.5%、86.7%、0.61。结论病灶边缘区血流阻力指数对于鉴别乳腺导管内癌及良性病变来说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来说,VTIQ剪切波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使用,对于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可以提供帮助。因而,当二维超声无法鉴别肿块的良恶性时,使用VTIQ技术及测量病灶边缘区血流阻力指数可以为诊断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