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表现形式,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文学是文化的产物,文学解读从来都不能脱离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追寻。传统的文学研究注重探讨文学文本的美学价值和“文学性”问题。长期支撑学界的传统文学批评亦是一种对文学文本的内部研究和“纯文学”的批评。然而,文学文本并非是一个与历史、社会、文化无涉的独立净土。文学以及文学文本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它与一个更大的整体一它所处的历史境域以及构成这一境域的文化系统、权力模式、思想意识等发生联系。当前,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文学作品只是一个例证,文学批评应该呈现出一个展示社会文化现象的文化批评。文化批评强调制约文学生产的社会力量,把文学文本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下,对文学作品中包含和反映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因素进行回归历史地考察分析,通过文学作品的独特性来回应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展现一个时代的文化价值心理和社会权力运行以及人类共通的东西。新历史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近年来颇受西方文论界的重视。它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以全新的视角来阐释文学文本的历史内涵,强调把文本研究和文化历史语境的研究结合起来,回归文学的历史、政治研究。新历史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学批评,而且也是一种整体性的文化批评,对文学文本实施的是一种社会、历史、政治权力的综合解读,以获得大文化批评视野。文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它是在自然、社会、人类三重现实基础上生成—定型—转化的。可见在文化与这三者的关系中,人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任何文化都提供对人的自我的一种说明。社会和它的文化体现在个人的自我建构经历中。自我是人格的主题部分,自我建构和设计是文学创作表达的永恒主题也是文学表达想要达到的最高境界。然而自我建构并不是随心选择的,它除了受到个人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到来自自我生存外部环境的各种制约和影响。新历史主义认为人是一个社会建构的产物,即自我的建构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和文化因素影响下设计和建立起来的。因此,对自我建构过程的分析以及自我建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且展现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的自我人格建构过程,他的自我人格建构是一个追求个人自由、人格解放和自我身份确立以及人类自我力量释放的过程。本文以此文本为研究个案,通过海明威作品中自我建构的分析,构建了其自我建构的三角形人格结构框架,这一三角对立的人格结构也集中体现了文学人格,历史人格以及文化人格的复杂关系,并在历史回归中分析了造成三元人格各自形成的因素。文学人格的建立是通过文化人格和历史人格这两个人格变体来实现的。通过剥离出这两个变体人格并分析其建构的一系列原因,最终实现文学人格在文学作品和历史社会权力中的建构。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里受到权力压抑、忽视的人及人格,论文指出作为个体的人只有从其所属的各种社会角色和关系中跳出来,才算是真正把握到内在自我,才算是真正把握到了作为个体的“人”,才能重建真正的最自然状态的理想自我人格。本文内容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论文结构安排。第二章文献综述部分先回顾了对《老人与海》这部作品的以往研究,这些研究几乎都侧重于文学性方面的批评和解读,突出本文研究的不同:本文分析解读的不是文学文本内部的东西,而是文学文本和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它从作品反映的自我建构这一文学现象入手,继而阐明了这一文学表达主题与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接着介绍了新历史主义的发展背景、主要理论观点,着重指出新历史主义关于文学和历史、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观点,自我建构是文学表达的一个永恒主题,它能很好地体现这一关系。同时新历史主义也认为自我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是一个处于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影响作用下的过程。最后展望并肯定了运用新历史主义这一新的批评方法解读《老人与海》的可行性和意义性。第三章首先对《老人与海》所讲述的内容故事做了一个简要情节概括,接着展示了海明威的自我建构一本来自我、社会自我与理想自我构成了一个三元结构,而这一三角建构也正体现了三种人格:文学人格、历史人格和文化人格的复杂关系。最后说明这一三角形的自我建构的目的和意义。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广阔的社会历史中有很多因素影响了文学人格变异。文学人格的建构植根于文学传统和当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历史人格则产生归因于对社会权力的颠覆和抑制过程。文化人格则代表海明威的真实自我和人格,是传承了家庭和传统的人格。最后分析了三种人格之间的复杂关系。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重申自我建构这一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历史和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通过文学所表达的文学人格是人类理想的人格追求,文学人格的两个变体—历史人格和文化人格必须升华到文学人格才能实现人类人格的升华。最后还指出了本文的写作局限,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潜在意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