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工业下料问题的应用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以及主要改进模型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对本文所要求解的实际问题—工业下料问题的背景进行叙述,着重对一维下料问题和矩形排样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用本文提出的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分析求解,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在求解工业下料问题上的有效性。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进化计算技术在群智能计算领域中的很好应用和拓展,其主要思想来自于仿生学领域。种群个体通过互相协作、信息共享而使群体整体体现出高度智能性。受鸟类觅食的行为启发,结合人类的行为模式和认知方式,Kennedy和Eberhart于1995年提出了PSO算法。算法执行过程中,群体中每个粒子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运动速度和方向,通过反复迭代在解空间内寻求最优解,调整的依据是根据自身与其他粒子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所获得的信息。因为易于操作,参数少,效率高等显著优点,PSO算法无论是在计算领域还是工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遗传算法(GA)也是群智能理论与进化技术相结合的智能优化算法,由美国的Holland教授于1975年最先提出,经过几十年来的学者的反复研究和改进,目前算法理论较从前更为成熟。算法是以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为基础,以进化理论和变异理论为指导的一种并行的全局搜索技术,主要工作过程是通过选择、交叉和变异几个过程使上一代的优良基因能够保留到子代的基因中,通过种群的迭代进化来寻求问题的较优解。工业下料问题是指在给定原材料尺寸的前提下,求解生成目标尺寸的零件的切割方案,以达到原材料利用率最高的要求。根据维度划分,可基本分为一维下料、二维矩形排样、三维以及多维布局等几类问题。一维下料问题和矩形排样问题是工业下料问题的两个重要分支。根据计算复杂性理论,这两个问题都被证明为NP难度问题,因为其计算复杂性无法在有限时间内求得全局最优解。本文对一维下料问题和矩形排样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将其转化为离散论域内组合优化问题,并采用本文提出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来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求解,该算法以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为基础,引入遗传算法思想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速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来更新粒子,突破了粒子群算法的速度模型限制,解决了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求解组合优化问题时粒子的更新难以描述问题,并且能够保证信息交流融合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算法执行过程中引入搜索策略,以提高收敛速度并加快形成编码方案。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求解一维下料和矩形排样问题中的高效性和鲁棒性,说明本文提出算法在求解工业下料问题上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提高运行可靠性、节约工程占地和工程投资是工程设计优化的重要目的。超高压变电站中,主变压器和无功配电装置区主要以布置主变和主变低压侧所接的无功补偿装置为主。随着电
将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思想和圆阵雷达结合起来,提出了MIMO体制的米波圆阵雷达模型。对于米波圆阵雷达,采用MIMO体制后,目标和镜像的相关性减弱,虚拟阵列的有效孔
在当代资源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总量的有限性的背景下,开发可再生能源成为越来越紧迫的需求。随着风力发电的发展,陆地上的风机总数已经趋
信息社会中,社会化媒体的演进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降低沟通的成本、扩大传播的范围、加快传播的速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为一自身免疫病,特征性表现为血清多种自身抗体和循环大量致病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人们很早就发现,SLE病情活动期多伴有血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综合当代经济分析法学的最新成果以及现代社会法学、历史法学和当代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的相关成果 ,比较系统地论述法律 /
强流离子束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显示出其应用的广泛性,本文基于核聚变反应堆的设计背景,分析了氢离子束与托卡马克第一壁材料的相互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在能源安全
以基于培育完善人格的教育诉求、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科学理性的教育方式为主要特点的德国家庭教育,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以发芽48h的大豆为原料,以芝麻、酸奶为辅料来减弱大豆特有的腥味,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调和饮料。在确定了工艺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势配方。发芽大豆含量A=7%、
本研究选取优质生姜,对生姜固体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相关加工参数,并且研究了有效成分含量变化。针对生产中产生的淀粉,从综合利用的角度对其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