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它反映了出口相对与进口的盈利能力。其实质是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分配。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条件作为一个“交换效率”指标,用来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的大小。贸易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各国切身的贸易利益,它与比较利益一起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问题,各国政府及研究学者对贸易条件的变动也都十分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已获得巨大发展,成为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之一。从总量上看,中国外贸总量自2004年起,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三位。从贸易结构上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转换升级,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但是,中国贸易条件却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在不断恶化。这意味着中国在交换国外单位产品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实际资源,除非这些资源都是完全可再生的,否则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贸易条件恶化的不良后果是:中国出口商品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成为世界上贸易摩擦影响最大的国家,贸易利益损失严重;进口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加重中国经济增长的负担。如果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持续恶化,就可能导致一国陷入“贫困化增长”,即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会被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抵消,从而导致国家资源流失,国民福利下降。中国贸易条件在1983-2006年间不断恶化。究竟哪些因素影响贸易条件的变动是值得探究的问题。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建立回归模型来研究经济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关税和汇率这些影响因素与贸易条件变动的相关程度。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经济增长、出口商品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关税和汇率如何影响贸易条件的变动,并印证了实证分析的结论。据此提出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措施,从而使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重视贸易条件这个“质”的指标,改变目前依靠数量扩张的贸易增长方式,减少低价出口引起的贸易摩擦。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空间,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真正的贸易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