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低渗透油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仅大庆长垣外围就有3.7×108吨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能经济有效动用,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显得日益重要。CO2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室内和现场试验都曾表明CO2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随着CO2集输、注入工艺的日趋成熟及腐蚀与结垢问题的不断解决,70年代,该方法逐渐应用于油田并逐年增加。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特别是扶余油层)注气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配套的采油及地面工艺技术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探索扶余油层有效动用模式,从2002年开始,大庆油田分两个阶段开展了芳48注气开发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同时探索地面建设模式和研究经济适用的注入工艺和净化工艺。论文选用芳48注气开发试验区地面注气工艺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对先导试验地面建设两个个阶段:简易注入试验流程阶段,小规模试验撬装注入流程阶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形成了以“二氧化碳循环预冷,注入泵前喂液增压,泵后二氧化碳换热升温为设计原理”的流程模式。进行了扩大试验区固定注入流程设计研究,建成了大庆地区第一个规模化固定注入站。对建设和投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完善了该工艺。对可能出现的生产问题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