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注二氧化碳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34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低渗透油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仅大庆长垣外围就有3.7×108吨特低渗透扶杨油层储量,在常规注水开发条件下不能经济有效动用,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显得日益重要。CO2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室内和现场试验都曾表明CO2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随着CO2集输、注入工艺的日趋成熟及腐蚀与结垢问题的不断解决,70年代,该方法逐渐应用于油田并逐年增加。因此,研究低渗透油藏(特别是扶余油层)注气开发的可行性,研究配套的采油及地面工艺技术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探索扶余油层有效动用模式,从2002年开始,大庆油田分两个阶段开展了芳48注气开发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同时探索地面建设模式和研究经济适用的注入工艺和净化工艺。论文选用芳48注气开发试验区地面注气工艺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对先导试验地面建设两个个阶段:简易注入试验流程阶段,小规模试验撬装注入流程阶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形成了以“二氧化碳循环预冷,注入泵前喂液增压,泵后二氧化碳换热升温为设计原理”的流程模式。进行了扩大试验区固定注入流程设计研究,建成了大庆地区第一个规模化固定注入站。对建设和投产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完善了该工艺。对可能出现的生产问题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其他文献
某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中,有大量的大口径光学模块需从下往上安装到驱动器主体中去。这些模块种类多,数量大,外形尺寸、结构和重量有较大差别。模块在安装对位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具有一定精度要求的姿态调整。为满足光学模块装校需要,一种混联六自由度对接平台(以下简称空间对接平台)方案被用于解决此工程实际问题。此空间对接平台为机电耦合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制造周期长。在空间对接平台的物理样机制造出来之前,需充
在长输管道输送过程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水力瞬变,如调节输量、改变中间站的运行参数、中途分油和集油、管道的泄漏以及停泵、启泵等都会引起水力扰动,使管道内的介质流动
<正>外泌体定义外泌体(exosome)是细胞对外分泌的小囊泡,常为30~120纳米大小的膜包裹结构,可特异性地包裹一些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物质,具有生物活性,能够被受体细胞吸收,实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形成于火山活动强烈的陆内裂谷型断陷湖盆之中,火山活动提供的凝灰物质参与了沉积成岩过程。特殊的沉积环境导致芦草沟组形成了一套特殊
以水为润滑介质的板条式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与传统以油为润滑介质的金属轴承的润滑机理有所不同。水的黏度只有油1/100,当供水压力高,轴颈转速高时,容易产生紊流,因此在对润滑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时,不能将水膜假设为层流模型。橡胶为低弹性模量材料,在流体动压润滑时,橡胶变形量大,不能像金属轴承那样忽略不计。橡胶弹性变形的退让使得轴的偏心率可以大于1。板条式水润滑橡胶合金轴承沟槽的存在,使得水膜压力较油润
采气方式优选和生产参数优化是气井合理生产的保证,而气井产能研究是确定采气方式和优选采气参数的基础。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采气方式优选和参数优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