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形成大量裸露边坡,进而引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植被恢复是实现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以承德地区干线公路边坡及周边山体为研究对象,以野外立地条件和植被调查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公路边坡立地类型划分和植被恢复种类选择与配置,形成承德地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体系,分析结果如下:(1)在承德地区机场连接线、平泉辽河源旅游公路、宽邦线、兴建线、津兴线、国道101和御大线7条干线公路选取57个边坡样点进行了立地条件野外调查和土壤室内试验分析。最后选取填挖方式、地形地貌、坡面组成作为公路边坡划分共同影响因子,将承德地区公路边坡分为山地石质路堑边坡、丘陵石质路堑边坡、平原石质路堑边坡、山地土石混合路堑边坡、丘陵土石混合路堑边坡、高原土石混合路堑边坡和山地土石混合路堤边坡7个立地类型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立地因子主成分分析,选取每个立地类型组的主导因子,共划分得到22个立地类型。(2)通过边坡样点及干线公路沿线山体植物调查,分析承德地区灌木及草本植物的生长、生态及分布特征,根据重要值计算结果,剔除常见杂草及入侵性植物,共得到适用于该地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初选植物35种,其中包括11种灌木,24种草本植物。(3)遵循生态恢复和适地适树基本原理,借助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植物选择体系。然后经过专家打分、定性分析等环节,得到承德地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植物种类优选排序。最后遵循物种多样性、灌草搭配、以人为本、景观协调等配置原则,确定不同立地类型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植被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