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风险社会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国家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和社会风险愈加频繁和复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率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综合性,对中国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的政策体系框架建设已完成,但是应急管理基础研究工作仍存在诸多盲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对农村居民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随着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向基层下延,农村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对农村突发事件能力评估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一是有利于了解本地区应急能力薄弱环节,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差别化建设;二是有助于提升农村应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三是通过现实水平与期望水平问的比较,发现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未来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本文澄清了应急能力评估在层次确定、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三个层面的理论问题,并将本文的应急能力评估定义为“应急准备能力评估”,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江苏省1252位农村居民和90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从风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政策了解程度、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程度四个维度对江苏省农村应急能力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江苏省农村应急管理体系下延程度较高、政策了解程度达到中等水平,但风险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较差,亟需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分析了苏州、扬州、徐州三地应急能力的地域差异,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对个体应急能力的影响,评估结果显示:女性应急能力低于男性、20岁以下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人应急能力较低、高学历人群应急能力明显高低学历人群、应急能力与收入有一定相关性。基于评估结果,本文对农村应急能力提升提出可行性建议:一是加强宣教演练,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差异化宣传活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提升农村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二是针对农村应急管理体系的“短板”,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应急准备能力;三是增加农村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