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中Ki-67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xhsh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患者生物学行为具有多样性以致不能通过简单的良恶性来区分,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原发可切除GIST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评估系统具有很多种,目前主要以NIH2008年改良版GIST危险度分级系统为评估方法,但该危险度分级系统并非完全精确,这就促使我们寻找更多的预后因子以对胃肠间质瘤临床预后进行更精确的评估。本研究通过收集胃肠间质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随访资料,探讨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以期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纳入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外科自2007年01月至2015年12期间收治的21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Ki-67增殖指数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2.随访21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Ki-67增殖指数在GIST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1、胃肠间质瘤患者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NIH危险度、desmin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Ki-67增殖指数与肿瘤大小(r=0.286)、核分裂象(r=0.378)、危险度分级(r=0.405)之间呈正相关;Ki-67增殖指数与患者性别、年龄、DOG-1、CD117、CD34、SAM、S-1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10例的GIST患者,术后随访率为87.1%,中位随访时间为63个月。全组患者死亡34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83.8%。Ki-67<5%与Ki-67≥5%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0.8%和74.4%,二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07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和Ki-6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Ki-67和是否服用靶向药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3.此外进行分层分析,当将这些病人进行肿瘤大小、核分裂象、NIH危险度像进行分层,Ki-67仍然具有预后作用。特别在中高危患者人群中,具有Ki-67≥5%的5年生存率比Ki-67<5%要低,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区别更高危患者,以制定更合理的靶向治疗和随访方案。结论:Ki-67增殖指数与胃肠间质瘤的原发部位、肿瘤大小、核分裂象、NIH危险度、desmin相关。Ki-67增殖指数可以作为评估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特别在中高危GIST患者中,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区别更高危患者,制定更合理的靶向治疗和随访方案。
其他文献
2018年,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对于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矛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该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村落的发展既关乎乡村地区重构与建设的成败,也关乎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存续。但是,由于快速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转型等原因,传统村落发展目前面临着自然衰退、空
本文运用生态学方法,探讨了广州飞鹅岭、睡狮头岭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问题。结果认为:该园林是以马尾松、桉树占优势的人工植物群落,郁密度为85%以上。该园林对碳氧平衡,调节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