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决策过分受“经济增长会自动改善环境质量”这一观念的影响,忽视了环境的系统性,造成了在政策规划、管理各个层次上将紧密相连的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子系统割裂开来。环境作为一种财富和资源,长期笼罩在“重发展轻环境”的阴影下,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被忽视,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无法修复的环境问题。环境决策的失误,可能经非线性因素的干扰而在不远的将来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有鉴于此,“在一切环境问题的失误中,环境决策的失误被认为是最大的失误。” 但是环境决策往往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风险性的任务。好在自二战之后,系统分析理论的出现,使得对环境的科学、系统的管理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在某些国家的应用中也颇有成效。不过,由于目前的研究多限于信息系统技术上的构建,并且着意于从经济、政治的角度研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忽视了系统中的非线性因素作用,无法从根本上尽量避免环境决策的风险。“而在战略决策中,建立科学的定性决策模型是解决大量存在的非结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基于规则的产生式系统和面向对象的框架系统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区别于传统的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线性行为,混沌理论作为非线性动力学的前沿理论,适应了环境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有鉴于此,本研究将在混沌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建立较为科学的环境系统决策模型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1.区别于以往从问题入手、把环境问题归结于各群体利益之间的分歧,并将解决的途径归结于社会运行等的做法,本研究应用混沌理论对环境决策模式中各种要素及其效率特征进行了考察,试图从环境系统内驱力的角度审视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源,同时对环境决策系统中的环境脆弱性、环境初始值、环境非线性要素在环境决策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了阐述,尝试建立了环境系统决策的概念模型。本文认为,环境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是环境系统决策的应有之义。而鉴于消费对中文摘要生产的主导作用,消费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环境系统决策驱动系统.进而建立在广泛社会监督力量基j出上的政策循环则是实现环境系统决策的有效保障。 2.基于环境系统决策理论模型,根据我国的消费水平结构及消费主义发展趋势、经济发展阶段、文化路径依赖以及面临的全球化趋势影响等具体国情,考察了消费模式在我国实现的途径及表现方式.认为在我国具体国情及环境系统决策目标的限制下,应打破模式一体化思维范式,建立以循环消费为主体的,新经济元素相补充的,结合地区比较优势原则的多元化消费模式,以适应地区不均衡发展及文化差距,同时应对各种社会分化及全球化的非线性影响,实现环境公平效益决策; 3.认为作为环境系统决策保障系统的政策循环不仅是消费模式实现的保障,同时也是消费模式转化的制度表现.提出政策循环包括政策周期循环、政策区间循环和政策主体循环,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与中国消费模式转变相适应的政策循环体系,试图通过政策循环来实现决策的公平、效益原则,保障多元化消费模式的运行.最终实现环境系统决策. 4.总结了环境系统决策实现的关键.指出仅仅有科学系统的方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在于行动支撑。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有效政府的建立、加强全球合作和增强志愿者行动,将对环境系统决策的实现起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