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并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探讨RA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社会支持、服药信念、自我效能、以及抑郁等因素对服药依从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中对RA患者服药依从行为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帮助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现状,并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探讨RA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资料、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社会支持、服药信念、自我效能、以及抑郁等因素对服药依从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中对RA患者服药依从行为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帮助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9月至12月期间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门诊就诊的RA患者共225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风湿病用药依从性问卷(CQR)、简明疾病认知问卷(BIPQ)、健康评定量表(HAQ)、多维度社会感知量表(MSPSS)、服药信念量表(BMQ)、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ASES-8)以及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分别对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疾病资料、服药依从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社会支持、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及抑郁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均数±标准差等方法对资料特征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后基于COM-B模型及上述分析结果,构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依从性阻碍与促进因素模型,模型参数采用Amos24.0统计软件最大似然法进行估计。结果:1.225例RA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范围(47.37-91.23),平均得分为(68.18±10.20),分数低于80分的患者占比75.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患者年龄、病程与服药依从性评分相关,受教育程度低、月收入水平低、非在职、自费、服药类型超过两种以上的患者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低(p<0.01或p<0.05)。3.RA患者疾病认知评价得分为(51.48±4.93),与其服药依从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90,p<0.01);功能障碍评价得分为(0.85±0.29),与其服药依从性评分呈负相关(r=-0.279,p<0.01);社会支持评价得分为(52.74±6.31),与其服药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r=0.579,p<0.01);服药信念评价得分为(0.44±3.51),与其服药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r=0.732,p<0.01);自我效能评价得分为(4.81±0.99),与其服药依从性评分呈正相关(r=0.638,p<0.01);抑郁自评得分为(6.81±0.99),与其服药依从性评分呈负相关(r=-0.667,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信念(β=0.336,p<0.001)、疾病认知(β=-0.234,p<0.001)、病程(β=-0.230,p<0.001)、社会支持(β=0.199,p=0.009)、功能障碍(β=-0.198,p<0.001)、自我效能(β=0.130,p=0.011)、抑郁(β=-0.123,p<0.002)、年龄(β=0.121,p=0.04),8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可有效解释RA患者服药依从性总变异的71.7%。5.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对RA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依次是:负性疾病认知(-0.404)、积极服药信念(0.306)、社会支持(0.275)、功能障碍(-0.272)、抑郁(-0.212)、病程(-0.211)、年龄(0.168)和自我效能(0.156),模型可解释服药依从性总变异的65.7%。其中,患者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支持对服药依从行为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患者服药信念、自我效能和抑郁对其服药依从行为有直接影响。结论:1.国内RA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整体水平较低,仍有较大改善空间。患者存在轻度躯体功能障碍,疾病认知较消极,社会支持总体感受水平中等,自我效能水平中等,服药信念相对不高,且多数存在抑郁心理。2.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社会支持、服药信念、自我效能、抑郁、病程和年龄是直接和(或)间接影响RA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临床实践工作中,应对年轻、病程较长患者的服药依从行为给予重视,同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以提高RA患者疾病认知、预防和减轻功能障碍、增加社会支持、减少服药顾虑信念、增强自我效能以及改善抑郁心理,而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以促进其健康结局。
其他文献
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社会单元,也是人类社会基本的组织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空间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它不仅创造了人类全新的数字生活,而且也使现实社会的各种交往关系、利益关系不断向网络空间转移。现实生活有着复杂丰富的社区,网络空间同样也有更加复杂的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有的是基于现实联系的社区,它们是现实社区的网络投射或延伸;有的社区完全和现实生活不同:是人类在数字空间创造的新社区。随着大
贝克指出,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环境资源的损耗越来越大,环境风险随之而来,环境风险成为社会公共议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在互联网时代,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兴起,人人都是风险框架构建者,风险沟通进入到与全体公众沟通的新阶段。对于环境风险沟通而言,新浪微博是十分重要的风险传播平台,微博上的意见领袖是天然的风险放大站与风险情绪
师曾志等的《生命传播:媒介·叙事·认知》以泛娱乐思潮下的认知革命为核心议题,以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阐释依据,结合社会热点典型案例,探讨生命传播诸现象与原理,揭示了新媒介传播中“跃读”者的心理机制及“跃读”现象,基于传播者、传播平台和机构阐述了“悦读”实现的途径,而“跃读”机制及“悦读”的实现,又是其生命传播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们理解新媒介背景下大众阅读的正面意义和发展趋势不无启示。但已有研究也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学习记忆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AD也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2AD的重要病理特征是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beta-amyloid,A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闻和社会热点,机器人新闻(又称“自动化新闻”)作为首个替代人进行新闻写作的实践,俨然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变革力量,尤以优化新闻生产传播全流程、改组新闻业架构等方面最为夺目。机器人新闻生产具有高效、广泛、边际成本低等优势,但其大范围推广仍需考虑读者接纳度;新闻可信度作为影响读者接纳的重要因子,却尚未在国内被深入探讨。本文聚焦国内机器人新闻可信度,采用在线问卷实验法首先描述读者的整
信息技术的深刻变革创造出全新的媒介环境,粉丝活动从现实世界延伸至虚拟场域,传统的追星模式与造星模式被彻底颠覆。粉丝聚合在社交平台,形成有组织、有纪律、有效率、有产出的群体,他们既是文化的消费者,又是文化的创作者,在与外部工业的合作和博弈中,不断扩张自身的行为边界。粉丝在新媒介技术的影响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成为偶像工业产业中重要的一环,伴随着投入“情感”“经济”等成本不断上升,粉丝群体的期望值也
近年来,国漫作品进入全球传播阶段,提升国漫作品的叙事能力和影响力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从国漫作品的跨文化编码和跨文化解码出发,探究国漫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有效性问题,即中西跨文化交流机制中存在何种“可传播性”与“可接受性”的问题,进而为国漫出海的叙事提供一些思路。本研究尝试构建了“国漫跨文化传播解码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模型。本研究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出发,综合跨文化传播、叙事学、话语分析相关
因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西方媒体话语霸权的盘踞,以及“自己说”与“别人听”的不对位,中国对外传播事业虽目标坚定却又困难重重。传统概念中“危机”被视作对组织或政府具有威胁性、破坏性的事件或事故,而随着危机观的转变,以及中国对外步伐的快速迈进,研究者逐步意识到国际性危机事件既是“危机”也是“机遇”,被暴露在国际舆论场焦点位置的中国拥有了“增信释疑”、“重获国际话语权”的恰适之机。基于此,本研究将
总结近几年文献发现,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研究较多,且疗效显著,针刺疗法主要包括头针、眼针、腹针、耳针、电针、“小醒脑开窍”针刺法、通络止眩针刺法、“阴中隐阳”针刺法、枕部排刺法、搓针法等,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脑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脑供血;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促使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控微循环;调节血浆内皮素的释放,缓解脑血管痉挛等多种机制相关,现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以后的临床与科研提供更
YouTube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社交媒体平台。CGTN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的重点外宣旗舰媒体,是落实中央进一步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国家级国际传播平台。为了探究提升CGTN在YouTube平台传播能力与传播效果的途径,本研究爬取CGTN“YouTube英文主账号”的热门上传视频数据,基于“启发式—系统式”模型,描述热门上传视频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特征,展现热门上传视频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