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信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如何保障信息安全,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频繁发生,美国恐怖袭击事件,日本海啸,汶川大地震,面对一个个沉重的打击,很多企业在面临灾难时,由于数据信息的丢失或者信息系统的而中断,导致其瞬间破产,灾难备份这一看似多余的投资在灾难降临的一刻,让人们意识到其真正的价值。随着信息飞速增长,社会信息化放大了灾难效应,对于灾备中心这一保护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而言,其建设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础设施,灾备中心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都有着十分突出的重要意义。但目前而言,灾备中心的投融资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灾备中心的投入大、风险高、运维成本高等难题也摆在人们面前。仅仅依靠企业和政府投资自建,投入成本,无论对企业还是政府而言都是不小的负担。所以如何针对如何对灾备中心进行投融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才能调动起政府以及民间的力量参与到灾备中心的投融资建设中,本文就是为了解决灾备产业的相关问题而进行的如下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我国的灾备产业起步较晚,但是灾备信息安全和灾备产业发展很快,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部分企业的灾备意识仍比较浅,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国灾备产业的现状,我国目前的灾备市场发展很快,虽然国外灾备产品在研发和市场份额上都占有很大比例,但是由于灾备产业的特殊性,我国的关于灾备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等未来市场是可观的,我国在该产业人才方面仍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吉林省的灾备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根据灾备中心的选址特点,吉林省拥有着出色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我们认为吉林省适合发展灾备产业,为了防止投资浪费的现象产生,随后我们根据吉林省长春市的需求进行预测,比对了长春市现有灾备中心的规模,从灾备的需求层面,认为在长春市继续建立灾备中心是可行的。随后我们从投资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层面对灾备中心进行分析,在经济、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方面我们认为是可行的,如果单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我们认为片面的分析了灾备中心的投资可行性,所以我们引入了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法,考虑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了社会效益,并且提出灾备信息价值的计算公式,根据灾备中心的经济属性以及灾备中心的投融资特点,我们认为以政府主导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入的投融资模式才是适合灾备中心建设的投融资,并对吉林省建设灾备中心建设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