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农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传统的家庭作坊式小农经济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21世纪我国土地制度面临新的问题。2008年10月,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因此如何培育农地市场,加快农地流转,减少农地撂荒,促进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使用效率,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农地流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在微观层面研究影响普通农户农地流转决策行为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忽略了农地流转中另外两方——农业经营大户和政府,本文在此背景下,创新性地将农地流转中的主体扩展为普通农户、农业经营大户和政府三方,综合研究探讨了农地流转中主体决策行为形成机制和过程。文章选取了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区域,走访了五个乡镇的156户农户和6户农业经营大户,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的方法,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农地流转中三种主体(普通农户、农业经营大户、政府)的决策行为机制,揭示了农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的相应措施。本文具体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农地流转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研究区域概况及农地流转情况。主要研究了当前璧山县农地流转概况,其呈现流转规模加大、进程加快,流转形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效益初显的特点,带动了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其流转模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但目前农地流转中仍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风险大、农民恋土情结浓重、劳动力匮乏等问题。第三部分,璧山县普通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5个乡镇中的156户普通农户作为研究样本,利用SPSS中的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影响农地流转中土地供给方——普通农户流转意愿的因素。文章从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流转收益状况、农地流转保障状况三方面选取了9个特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是揭示其农地流转行为机制的一个中介变量,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非农收入比重、粮食安全保障率、农户文化程度对普通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最大,即农户从事二三产业收益越高,粮食安全保障率越高,农户文化水平越高,其对土地的依赖性越小,承受风险能力越强,因而就越愿意流出土地。第四部分,璧山县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驱动机理研究。农业经营大户是农地流转中的土地需求方,通过走访6户农业经营大户,了解到目前璧山县农业经营大户数量逐年增多,农地经营状况良好,已形成了优势产业带。文章以地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定性分析了农业经营大户参与农地流转的内在驱动力,面临流转法律法规约束多、流转风险大等困境,在政府激励政策的外部驱动下,农业经营大户具有流入农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动力,从而说明农业经营大户进行农地流转是在成本收益、政策激励双重驱动下的理性行为。第五部分,璧山县农地流转中二维主体利益博弈研究。普通农户和农业经营大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土地供需方,二者通过在农地流转中实现自身利益构成了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通过构建双方的利益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研究了普通农户和农业经营大户如何在农地流转中以最佳策略实现利益双赢。研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只有博弈双方都存在收益增量时,即达到纳什均衡时,普通农户和农业经营大户才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均产生农地流转的动力,从而形成流转市场。第六部分,璧山县农地流转中政府角色定位分析。通过对璧山县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农地流转市场尚不成熟,需要政府在农地流转中起支持引导、沟通协调、监督调控的作用,文章从制度建设、市场培育、政策配套三个层面探讨了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定位,以推动农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第七部分,结语。简要概况了本研究的结论,提出当前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综上所述,本文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与推广意义,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三农”问题的缓解、城乡差距的缩小和统筹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为相关政府部门科学地制定农地流转政策,规范与指导农地流转主体行为,共同构建和谐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运作提供参考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