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家哲学自老子而始,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根本的哲学体系。而后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完善了老子的哲学体系,形成了道家独树一帜的风格。目前,学界多对道家核心的“道”、“无为”、“气”等概念保持着较大的兴趣,少有谈及道家哲学里的圣人。偶有涉及道家圣人的,或以之言道家之非儒,或以之证道家之出世,或以别家之圣人限定道家之圣人,又或以一人一时之圣人代替整个道家圣人的变化。鲜有学者对道家哲学中道家圣人的流变进行研究。本文致力于对先秦时期由老子圣人观到庄子圣人观的变化进行研究。 研究圣人观首先要明确“圣”和“圣人”的含义。“圣”或“圣人”在先秦时期并不如现在一般神圣伟大,“圣”在先秦时期多作聪明、智慧之义,而一些聪慧或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称为圣人。春秋末年到秦汉之际,圣人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圣人被赋予了众多常人不具备的能力和道德。从此,圣人从人间走向了云端。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的圣人观也是道家圣人观的基础。圣人之所以是圣人,是源于老子哲学的基础——“道”。老子所推崇的圣人,实质上就是道在人类社会中的化身,圣人的所作所为,都是以“道”为准绳进行的。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派一样,老子推出圣人的目的是为了治世。老子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圣人,推行无为之治,进而能使天下太平。同时,圣人还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老子要求人们学习圣人的“无为”、“不争”、“善下”等优秀品质。 庄子作为道家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历来被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在圣人观上,庄子同样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圣人观,提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圣人”——真人。真人是逍遥的,也是异于常人的,但是他的异却不会被常人所知,是隐而不显的。庄子在老子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真人与道等同起来,真人能够异于常人是因为能够忘我而达到物化,通于大道,而后能够逍遥顺万物之自然。真人虽然不显于世,但是却不是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的,庄子在现实世界中又创造了“至人”、“神人”和“圣人”,这三者与真人实为一体。庄子笔下的真人与其他诸子不同,庄子的真人是完全的出世,其最终诉求是超然于物外的超脱,而非平定天下的文治武功。 老子的圣人观到庄子的圣人观是有所变化的。首先,老子并没有在现实世界中找出符合他希望的圣人,而庄子却用大量的寓言来创造了符合自己“圣人”形象的人物;其次,老子并不认为人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成为圣人,而到了庄子,至少在理论上常人有了能够修行超脱的可能;再次,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无为思想,将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这种以退为进的涉世观念,变成了通过“无待”这种完全不为外物所累的方法达到自在逍遥的境界;最后,在老子的圣人观中,是看不到对儒家等其他学派的态度的,到了庄子那里,庄子虽然继承了老子淡泊的观念,但是他对于儒家是不屑的。 从老子到庄子,确定了道家圣人观的基本模式与态度。老庄的圣人观不仅影响着后世道家圣人观,同样影响着后世其他学派以及中国百姓的思维,是研究以后道家圣人观和中国思想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