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UC-MSC和ASC的生物学特性鉴别目的:比较人脐带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及体外培养人脂肪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连续9天的CCK-8的检测结果绘制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为了解ASC和UC-MSC的免疫表型,流式细胞仪检测CD13、CD14、CD44、CD45、CD71、CD90、CD105和CD34在两种MSC上的表达。利用地塞米松诱导ASC和UC-MSC后,流式检测Annexin-V的表达,分析MSCs的抗凋亡能力。通过成脂、成骨、成神经诱导培养基对两种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鉴定其多向分化的潜能。分别采用油红O、茜素红、GFAP染色鉴定是否分化成功。通过蛋白芯片分析ASC和UC-MSC的培养液上清的分泌的蛋白和细胞因子。结果:脂肪来源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都能成功从相关组织中分离培养。ASC和UC-MSC形态上相似,2天左右时呈现纤维状或梭形,当6-10天后细胞密度增大时,呈现在平行排列生长或旋涡状生长。ASC和UC-MSC均表达CD13、CD44、CD71、 CD90、CD105,不表达CD14、CD34和CD45。生长曲线显示12-18h,细胞增殖较慢,2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持续5-6d,在7-8d后进入细胞生长平台期。在高浓度的地塞米松的诱导下,ASC和UC-MSC都具有良好的抗凋亡能力。脂肪来源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都具有很好的成脂、成骨、成神经元的诱导分化能力。在培养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上清中,两种干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不尽相同。UC-MSC上清中的MIP-2、IL-6和GRO的表达显著高于ASC,而ASC上清中的CD27和神经调节蛋白含量则高于UC-MSC。结论:脂肪来源和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类似的生物学特性,但在诱导分化、增殖能力方面各有优势,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来源的干细胞。第二部分UC-MSC和ASC条件培养基对U251细胞的分化、凋亡的影响目的:了解两种间充质干细胞,ASC和UC-MSC的培养上清的抗胶质瘤特性。方法:通过CCK-8检测UC-MSC和ASC的培养上清抑制U251的增殖能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的表达分析UC-MSC和ASC的培养上清诱导U251后的凋亡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251在诱导前后的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通过高通量筛选系统评估胶质细胞在分化后的形态改变。划痕试验、Matrigel侵袭试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通过蛋白芯片分析U251细胞在ASC-CM和UC-MSC-CM诱导前后蛋白表达。结果:两种类型的间充质干细胞都能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特别是UC-MSC的抑制能力更强。Annxin-V和PI的凋亡检测表明ASC-CM和UC-MSC-CM都能诱导U251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表明诱导后U251的凋亡基因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显著上调,而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XIAP的表达下调。MSC-CM都能诱导U251细胞很快分化成为相对正常形态,并能减弱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均能有效诱导U251细胞的凋亡和分化。UC-MSC的诱导凋亡能力较ASC更强。两种干细胞对U251的诱导分化的能力没有明显差异。我们的发现提示MSC细胞本身有良好的抗肿瘤的特性,并可能用于未来的胶质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