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皖的流行音乐批评方法与美学理论探微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ei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始于"中国流行音乐评论的困顿与希望"。困顿,指乐评人的集体缺位。长期以来,导致该现象的二点原因未能引起业界应有重视——我国缺乏健全的音乐评论保护体制,尤欠稳固的评论渠道、阵地;专业音乐学者与业余评论人各自为阵,跨学科交流的缺失大大影响了音乐评论产出的数量与质量。笔者对此前三十年间华语流行音乐评论的文化生态做了史料性梳理,并独辟蹊径,介绍了业余乐评人写作路径、言论阵地,以及介入音乐产业的模式。而后,引入本文论述中心——李皖其人,着力介绍其鲜为人知的生平、教育背景、二重职业身份。第二章,简要回溯李皖的乐评写作生涯,探析李氏乐评的写作初衷、媒体阵地、聚焦重点,为理解、评述李皖乐评提供必要背景环境。随后,以李皖至今出版发行的11部乐评集锦作为研究主体,探讨其评论对象的地域、体裁、风格特征,并一窥乐评人李皖的艺术旨趣、写作意旨。最后,笔者分出笔力,论述两部"非主流"乐书——《多少次散场,忘记了忧伤——六十年三地歌》与《人间、地域与天堂之歌》,分析李皖写作大部头音乐专著的视域、能力与使命感。第三章则聚焦李皖个人的文论特点,谈论笔者对李皖文字风格的理解与不满足感。他的乐评具有"甜的外观,苦的内质",善于提炼共性与特性,长于歌词文本解读。他的行文角度灵活多元。这种恣意不拘束的文风得益于两点:评判立场游走于主位、客位之间,既张扬个性、不畏下断语,又严苛公正、言之有物;他倡导通识教育,字里行间闪烁着新闻人、美学家、社会学家、史官、诗人五重身份的多维观照与真知灼见。他的乐评语言婉丽清新,具有幽默、机智等修辞特点。此外,他对口语(甚至方言)写作的偏爱,对动词的别致把握,使其乐评生动灵活、跃然纸上;诗化语言的运用,更是增添了文字的深度、可读性。第四章重点论述李皖的流行音乐美学。他将流行音乐作为艺术品严肃对待,关注流行音乐的"美" "理" "真",推崇"真诚美学"。兼为"业余诗人"与"业余乐评人",李氏乐评于流行音乐中的"诗、词、歌"关系颇具见地。他认识到流行音乐的文本不能简单等同于歌曲歌词,还包含许多复杂的音乐元素;歌词与诗歌的差异极为显著,但部分摇滚、民谣歌词达到了诗歌的艺术高度,值得引起学者、诗人的重视;诗、歌同源,而后经历漫长的分离,终于在民谣、摇滚二种流行音乐形式中重新融合。有别于诸多乐评人的是,李皖始终秉持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与评论对象保持安全距离;他长逾二十年的乐评写作始终贯彻着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人血液标本5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的血液标本作为参考标准,试验组的血液标本进行溶血试验,取3支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Fredrickson的拓展-建构理论解释了积极情绪体验不但反映个体的幸福,而且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期的适应价值。即积极情绪具有
英国著名的音乐人类学家马丁 ·斯托克斯的《族群性、身份认同与音乐——音乐的地域构筑》是一部极具学科意义的著作。在当下,身份认同和族群性在音乐人类学学科中成为了重要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包含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等,这一思想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丽中国”建设,
本文提出将人的保护确立为中国民法典编撰的价值基础。中国民法典中的人是个体性和社会性因素的统一。在中国民法典的编撰中必须:(1)克服传统民法的财产中心主义,以人的保护
<正>司法统计是一项通过采集、分析、应用司法信息,为人民法院决策、管理、预测、评价等活动提供信息支持的服务型工作。近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了全国法院第四次司法统计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倡两者的结合。方法查阅文献,对消极心理学影响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积极
自200年前开始罗汉果就已经在我国种植,在一百多年前罗汉果被发现有极强的药用价值。正是因为悠久的种植历史,才使得人们积累了丰富的集育种、种植和管理于一体的生产模式。
犯罪已过追诉期限的确认与处理任卫华犯罪己过追诉期限,是指犯罪发生以后,在法定期限内,犯罪人没有受到追诉。对犯罪巳过追诉期限的,依法应作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犯罪已过追诉
乙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目前,工业上生产乙苯主要以苯和乙烯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制得。然而乙烯主要通过石油裂解以及乙烷水蒸气重整脱氢得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