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国有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之一就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不仅表示着金融业的稳定,还包容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化解信贷业务风险,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结合信贷业务风险要素特点及金融机构经营情况不断修订监管法规和行业规范,构建了监管体系。但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国有商业银行快速发展中,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柱业务之一就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不仅表示着金融业的稳定,还包容了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化解信贷业务风险,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结合信贷业务风险要素特点及金融机构经营情况不断修订监管法规和行业规范,构建了监管体系。但随着信贷业务的种类和内容的不断拓展,信贷业务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说明现有的信贷业务监管体系无法对其进行全面监管,因此亟需探寻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的优化措施,推动信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其信贷业务面临的政府监管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为信贷业务政府监管政策优化提出建议,也为其他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政府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本文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等,完成论文的背景阐述部分介绍;其次,进行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的界定。对本文涉及到的政府监管、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等核心概念以及风险管理理论、政府监管理论等理论进行定义,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再次,梳理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信贷业务监管主体、监管模式和监管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的信贷业务发展情况、人员组织结构以及信贷业务流程和监管流程,介绍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苏州监管分局两家信贷业务监管主体,从信贷业务环境监管、信贷业务成本监管、信贷业务效率监管三方面分析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信贷业务政府监管模式、从“两增两控”的监管考核、减税让利、定向降准、加大不良化解力度、特定时期专项业务监管四方面介绍政府监管具体内容,通过上述分析总结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的现状。再次,总结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信贷业务政府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原因。本文分别面向政府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银行从业人员以及金融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总结可以得出目前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信贷业务政府监管目前存在:监管机构间缺乏监管信息沟通、监管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协调性、外部行政干预过多、存在监管冲突、监管方式相对之后且监管成本过高、政府监管资源投入不足五方面问题并分析上述监管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针对上文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信贷业务政府监管优化对策。第一是完善监管机制方面,提出了明确监管权力与责任、已发对职权进行清理、完善风险防范监管机制三个优化对策;第二是加强内部监管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提升贷后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预警监控、开展内控合规检查,有效落实整改意见、加强对高风险客户的实时健康三个优化对策;第三是建立高效有序的协调及监管机制方面,提出了建立市级行业监管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委员会作用两个优化对策;第四是加强科技手段监管方面,提出了建立监管大数据平台、完善互联网+技术支撑两个优化对策;第五是增加监管资源投入方面,提出引入社会资源提高监管效果、加强政府监管人力资源两个优化对策。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经济金融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已经达成共识,国外的研究表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可以通过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影响经济金融稳定。物理风险指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受灾主体造成直接损害的风险。转型风险是指低碳经济转型政策、技术革新、市场主体情绪的变化导致资产贬值的风险。洪涝灾害作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天气事件之一,也是我国最广泛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和危害严重性。本文感兴趣的是洪
2023年是古老的“丝绸之路”重返全球视野,焕发勃勃生机的十周年。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是否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是当前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微观经济效益的热点,也是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过去的十年同样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黄金十年,其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变革具体而深刻,在这个时间点,探讨其对企业,特别是“一带一路”参与企业的融资优化,具有充分的现实背景。本文以“一带一路
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因素,企业的创新投入决定了产出的质量,进一步关乎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然而,创新投入的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调整成本高,而且可能发生技术外溢,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同时,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引起的企业资金需求与融资规模的不匹配,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漏洞造成的金融与实体部门收益率不断扩大,诱使很多非金融企业通过委
我国自2010年开始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到目前为止该制度不管是从标的范围还是从交易数量看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制度组成部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我国资本市场引进了卖空机制,结束了我国长期“单边市”的状态。本文通过梳理了融资融券制度和企业非效率投资相关的文献,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推行,不仅在宏观上会影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和定价效率,还会在微观上影响企业的管理行为、投资决策和盈
2020年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背景下,消费已成为新时代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来源。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储蓄率仍较高,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低迷的消费制约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潜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随着我国基层治理重心不断下沉、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以及社区功能的转变,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渴望有更高的物质条件、精神文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社区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逐步成为人民各类矛盾的
现有研究均以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这个时间节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并且主流学派都认同人民币国际化需逐步经历:先在我国邻近国家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再到重要战略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东亚周边化以及“一带一路”区域化已取得一定进展,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历史与自然的延伸,随着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推进,中非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自有组织的人类社会形成以来,权威就伴之而生。就权威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它所表现的是人类对实践活动中客观必然性的服从。权威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形态也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变迁。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对权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权威思想,并集中体现在他为反击巴枯宁攻击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原则而作的《论权威》一文中。《论权威》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损耗加强,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如何快速降低碳排放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也提出先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然后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设想,低碳发展刻不容缓。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自然也肩负着减少碳排放强度的重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金融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行业关注的焦点,它能合理
在我国,省市和人口众多,不同省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间的金融设施配置情况参差不齐,因此导致了我国居民所接受的金融服务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省市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以及效率也不太一致。然而,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借助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进行了创新,不仅仅降低了提供资金所需要的成本,还能够使服务对象更加方便地获得服务;另外,在之前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下,未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因为数字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