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冲突性话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些冲突表现较为激烈明显,但有些却比较温和隐含,因此,一些学者把冲突性话语划分为显性冲突性话语和隐性冲突性话语两类。由于涉及到面子和身份的维护问题,与显性冲突性话语相比,隐性冲突性话语更具有普遍性和社会认可性,因为交际双方更愿意以一种和平、委婉的方式来协调或消解冲突。于是,隐性冲突性话语便成了话语分析领域值得的研究对象之一,因为对它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沟通技巧使彼此之间获得更好的理解,从而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已运用如面子理论,顺应理论,以及关联理论等对冲突性话语特别是显性冲突性话语进行研究,而对隐性冲突性话语的关注较少。始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的模因论为研究语言文化信息的演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因此本文试图从模因的视角对隐性冲突性话语产生的原因及其运作机制进行阐释。并选取电影《喜福会》作为语料研究对象,因为该电影包含大量由中和美文化差异引起的隐性冲突性话语。基于模因论,本文对隐性冲突话语的几个阶段如启始、发展和终结进行了定性分析,揭示了隐性冲突性会转化为显性冲突性话语的几种情形以及隐性冲突性话语以和平方式结束的情况。 由研究可以发现:首先,内发模因吊钩作为触发器促使宿主发起会话,模因之间的相互竞争推动隐性冲突性话语向前发展;其次,如果双方模因持续对抗或是第三方模因的寓意介入都会导致隐性冲突话语的升级,使隐性发展成为显性冲突性话语甚至是肢体冲突,此外,外引模因吊钩会催化和加速这个转变过程,因此人们应该避免外引模因吊钩及以上两种模因传播状况的发生,尽量以一种缓和的方式化解冲突、解决矛盾。最后,隐性冲突性话语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以一种缓和的方式结束:宿主之间彼此妥协,双方模因得以成功传播;比较强势的一方模因战胜另一方,并得以成功传播;宿主在双方模因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主动终止或转移话题来取消模因的传播;第三方模因的寓意介入以中断双方模因的继续对抗;以上四种结束方式使得冲突得到协调或消解从而使人际交往形成良性互动,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反映了《喜福会》中东西文化冲突的融合。 本研究旨在帮助人们认识到隐性冲突性话语的重要性,并为人们防止隐性冲突性话语转化为显性冲突性话语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为化解冲突,避免冲突升级,实现语言缓和与人际和谐做出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