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居民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民众对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感与日俱增,收入不平等早已成为最热门的经济话题。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社会公平、维护合理化的收入差距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地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国家和人民长期以来所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和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社会工作的重点。然而,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并不等同于消除所有的收入差异,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收入差异都是不公平的。很多学者认为机会不平等是引起不合理的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也是引起民众不公平感增加与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也因此促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进行研究。但是,国内对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大多数都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不能反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二是问卷调查得到的是人们的主观态度的数据,人们的主观表达和实际行为很可能会存在偏差。而实验研究的方法可以克服上述不足,在研究此类问题上更具优势。所以本文将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对机会不平等的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国外有关机会不平等问题的大部分实验研究都是基于中立旁观者的角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差异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每一项调整收入差异的政策,都会影响到我们自身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是利益相关者而非中立旁观者,所以研究利益相关者是否支持机会平等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从新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同时引入中立旁观者和利益相关者,并把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分为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从个体身份特征的视角研究机会不平等问题,从而拓展和丰富这部分研究。由于在实验经济学中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可以通过研究人们在不同情景下的公平偏好来进行反映,所以本文根据Roemer对机会不平等的定义把收入差异的来源抽象为“努力因素”和“运气因素”,并以此设置了两种实验情境,通过分析人们在这两种情景下的公平偏好来研究:(1)人们在收入分配问题上是否支持机会平等;(2)是否不同身份特征的人均具有这一倾向(利益相关者、中立旁观者、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实验结果表明:(1)收入差异的来源对人们的公平偏好有显著性的影响,在运气情境下,人们更愿意追求结果的公平,而在努力情境下,更愿意保持收入差异,也即在分配问题上,人们更倾向于支持机会平等。(2)收入差异的来源对中立旁观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公平偏好都有显著性的影响,虽然利益相关者相对于中立旁观者更加自私,但是二者在运气情境下,都更愿意追求结果公平,而在努力情境下,更愿意保持收入差异,也即在分配问题上,二者都更加倾向于支持机会平等。(3)同样,具有利益相关者身份的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在收入分配问题上也都更加倾向于支持机会平等。这说明,无论人们处于什么样的身份情境,在收入分配问题上都更加倾向于支持机会平等,这种倾向并不会随个体身份特征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基于这些结果,本文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创建更加公平的外部环境,并弱化外部环境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提高努力的回报,使得所有人都能够实现勤劳致富的梦想。具体的对策建议为:1.加快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大对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征税力度、适当减小工薪收入等劳动所得的税率;2.创建机会平等的环境:包括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均等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二元制度壁垒、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反腐力度,建立健全清政廉洁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