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大岩体灾害风险蕴藏在整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岩体结构失稳的准确预警可为现场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提供依据。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少的大范围、区域性监测预警技术是地下工程灾害监测预警的发展方向。电磁辐射技术作为一种实时、非接触、前兆性强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在岩体结构稳定性及应力状态评估、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电磁辐射技术只能用于灾害的时序预警,不能实现孕灾区域的定位,制约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634001,冲击地压电-震耦合监测预警原理与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煤岩破坏瞬态电磁场源模型与定位方法研究(5217416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岩体灾害风险蕴藏在整个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岩体结构失稳的准确预警可为现场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提供依据。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干扰少的大范围、区域性监测预警技术是地下工程灾害监测预警的发展方向。电磁辐射技术作为一种实时、非接触、前兆性强的地球物理监测方法,在岩体结构稳定性及应力状态评估、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电磁辐射技术只能用于灾害的时序预警,不能实现孕灾区域的定位,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紧紧围绕岩体破裂近场低频电磁定位方法,采用实验测试、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岩石受载破坏低频电磁辐射规律及近场电磁矢量特性,构建岩体破裂电磁场源模型,建立基于电磁矢量特性的岩体破裂近场定位方法,并通过数值分析和实验室实验进行验证。本文得到的主要成果如下:(1)得到了岩石破坏诱发的低频电磁辐射规律。在岩石劈裂、剪切、单轴压缩等不同加载方式下,岩石主破裂时产生的电磁信号主频均在1~10 kHz频段内。随着裂纹长度增大,电磁信号的强度增大,而信号主频降低。实验室尺度范围内主要观测得到的是岩石破坏诱发的瞬态、近场电磁信号。(2)揭示了岩石受载破坏近场电磁矢量特性。研制了适用于岩石破坏近场电磁监测的新型电磁矢量传感器,基于中心对称的传感器阵列对岩石劈裂破坏过程进行监测,监测到的三分量信号波形差异明显,但在频域上具有一致的主频和相似的幅频分布,可以将其视为与主破裂对应的电磁场矢量在三个方向上的分量。单个测点电磁矢量变化过程复杂,但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单通道内的方向趋势上相对一致。不同测点的矢量合成信号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裂纹所致的矢量电磁场在试样周围呈非均匀分布状态。(3)构建了岩体破裂等效的电磁场源模型。基于对裂纹面电偶极子振荡过程的分析,把岩石破裂产生的电磁信号视为不同方向、不同频率的多个偶极子受迫振荡和阻尼振荡产生的电磁效应的叠加。数值模拟证实了场源的矢量合成和电磁场分量的矢量合成等效。由此将场源等效为一个电荷聚集体,在近场范围内建立了随机多裂纹诱发等效电磁场源模型。(4)提出了岩体破裂电磁定位信号提取方法及有效定位指标。分析得出岩石破坏产生的电磁信号与应力降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故以应力降开始及持续的时间为基准,提取与应力降相对应的电磁辐射事件的单个波形作为定位信号,并通过已提取信号与噪声的样本熵差异进行有效性判识。基于矢量合成信号特征和信号频域特征,分别提取了峰值指标和波峰匹配指标,以及主频幅值指标和特征频点指标作为电磁定位指标,计算得到的方向角符合理论及实验结果。(5)构建了岩体破裂近场电磁定位模型。对于空间内任一点,等效电磁场源必存在于过该点并与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的唯一确定平面上。由若干组电磁传感器合成得到的磁感应强度矢量,就可以确定等效电磁场源所在平面,再由各平面相交确定空间内电磁场源所在区域。(6)建立了岩体破裂近场电磁定位方法,并进行数值分析和实验验证。根据不同的定位信号特征,可以采用不同的指标组合,代入基于近场电磁定位模型建立的非线性定位方程组中,利用迭代法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通过数值分析、可控源定位实验、岩石劈裂破坏和单轴压缩破坏定位实验验证了上述定位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岩体动力灾害电磁定位监测预警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有助于提高动力灾害监测预警可靠性,对电磁辐射监测技术领域持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深部金属矿充填法开采不仅面临“三高一扰动”的复杂工程条件,同时岩石和充填体相互作用机理尚待深入研究。本文以岩石和充填体组合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三轴作用下两种岩-充组合体的损伤破裂机理为目标,综合采用室内力学、声视学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围绕深部岩石与充填体的宏细观力学特性、能量耗散特征、破裂演化机理等内容开展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1)针对两种岩-充组合体试件开展单轴和三轴压缩力学
岩体中的节理由于形貌特征多样、贯通程度不一、产状要素复杂,一直以来就是困扰采矿等岩体工程安全施工的难题。由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采用多重方法手段,从复杂的节理网络分离提取单一节理和少量节理组合进行相关岩体力学及破裂特性的针对性和系统性研究,构成了复杂节理岩体失稳破坏研究的基础和必要环节,对揭示复杂节理岩体破裂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3D打
近年来,工商管理的分支研究一直在关注从内部组织的角度分析创新及其与社会资本和开放性的联系。知识被作为解释企业间创新绩效差异的一个关键经济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创新水平,本研究重点关注在实践上提出开放式创新的策略,目的是使中部非洲的中小企业,特别是肯尼亚的中小企业能够提升其创新绩效。基于非洲2025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全球愿景,本研究致力于为这一愿景做出贡献,并为开放式创新战略和
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城市环境的发展变化导致空气污染暴露的健康风险问题日益复杂。然而由于传统的暴露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并不能准确捕捉当前城市人群与空气污染的时空变化。基于此,本研究从捕捉人群的时空动态暴露和揭示垂直暴露差异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具有时-空适应性的精细化空气污染物暴露评估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和稳健性,为我国城市地区空气污染健康风险防范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高楼
超大断面分岔隧道是公路隧道地下结构宽大化的建设趋势,作为联结大断面隧道和小净距隧道的重要区段,其多变的隧道结构和繁杂的开挖工序给钻爆法安全施工带来了挑战。为防止超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引起的安全事故,系统研究分岔隧道开挖方法和控制爆破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2018年我国三大标志性隧道工程之一的深圳莲塘隧道分岔部428.5m2超大断面和0.5m超小净距区段为背景,围绕形成超大
微细粒矿物在浮选过程中容易造成有价矿物回收率低和亲水脉石矿物机械夹带的问题,这是利用浮选法有效分离微细粒矿物的挑战性所在。目前大多数研究着重提高微细粒目的矿物的回收率,但是仍然高度分散在浮选矿浆中的微细粒亲水矿物(通常是脉石),由于其粒度和质量非常小,无法克服流体拖曳力而易以机械夹带的形式被运移至浮选精矿中,从而造成精矿品位和浮选分离效率的降低。根据“物以类聚”的思想,论文提出通过类聚絮凝提高微细
目的:对手术器械检查包装开展PDCA循环方案管理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手术器械检查包装不合格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消毒供应中心施行常规管理时的500件手术器械检查包装和1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20年5—10月消毒供应中心施行PDCA循环法管理时的500件手术器械检查包装和1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手术器械检查包装不合格率。结果:
我国广西南丹矿区内,有大量无序堆放的有色金属尾矿及不稳定的尾矿库,严重破坏了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导致刁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本文以矿渣、钢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并与含锑尾矿协同制备膏体充填料,考察了充填料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性能,并结合静态、半动态浸出试验分析了锑的浸出特性。通过研究固废基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分析了水化产物对重金属锑的潜在固化机理,并通过合成主要水化产物
<正>近年来,中建八局党委积极推动以“建证·军魂匠心/红色先锋”党建主品牌为内涵的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和品牌体系建设,围绕党建品牌效能发挥出实招、重实效,发挥“党建+”工作优势,下好“深度融合”这盘棋,在提升党建品牌推动力、凝聚力、影响力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理念和做法如下。
源分离生态卫生试点项目经验表明磷基矿物在黄水收集和运输过程中的沉积是建立和发展规模化黄水输送系统的主要挑战之一。针对磷基矿物的沉积问题,本研究评估了黄水中磷基矿物的结晶特性,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将黄水流变学特性研究与磷基矿物沉积问题相结合,并通过欧拉—拉格朗日方法探究了磷基矿物的沉积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在黄水收集和运输过程中,伴随着尿素的自发水解,黄水中部分磷酸盐与钙、镁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以鸟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