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体验均会通过隐喻映射的方式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Williams&Bargh,2008)。以往研究关于隐喻映射的方向性主要存在以下观点:一是隐喻具有单向性,隐喻只能从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Meier&Robinson,2004);二是隐喻具有双向性,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可以相互映射(Zhong&Leonardelli,2008);三是隐喻映射具有不平衡性(鲁忠义,贾利宁,翟冬雪,2017)。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双向性及不平衡性。本研究共有两个实验。实验一包括实验1a和实验1b,实验二包括实验2a和实验2b。实验一旨在探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双向性及其神经机制。实验1a探讨净脏始源域向道德概念目标域的隐喻映射及其神经机制;实验1b探讨道德概念目标域向净脏始源域的隐喻映射及其神经机制。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探讨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的不平衡性。实验2a考察洁净和肮脏启动下中性情绪面孔道德判断的比例,进一步验证净脏始源域向道德概念目标域的隐喻映射;实验2b考察道德和不道德词启动下中性情绪面孔净脏判断的比例,进一步验证道德概念目标域向净脏始源域的隐喻映射。结论如下:(1)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存在双向性。行为数据表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存在“干净和道德”、“肮脏和不道德”的双向隐喻联结。即被试加工洁净图片后,对道德词的反应比对不道德词反应更快,而加工肮脏图片后,对不道德词比对道德词反应更快;被试加工道德词后,对洁净图片比对肮脏图片反应更快;而加工不道德词后,对肮脏图片比对洁净图片反应更快。脑电数据结果表明,额区、脑区、及中央区隐喻不一致条件比隐喻一致条件下均诱发更大的P200、P300和N400差异波。(2)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存在不平衡性。洁净和肮脏启动下被试对中性情绪面孔道德判断的差异不显著;道德和不道德目标词启动下被试对中性情绪面孔净脏判断的差异显著,道德词启动下被试倾向于对中性情绪面孔做出洁净判断,不道德词启动下被试倾向对中性情绪面孔图片做肮脏判断。综上,两个实验均表明,道德概念净脏隐喻映射具有双向性及不平衡性,此研究不仅深化了道德概念理论,也为道德认知或道德行为的干预和教育提供现实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