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适应风沙活动的营养繁殖对策

来源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andt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沙活动尤其是风蚀和沙埋是沙丘生态系统植物生存和繁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沙生植物进化了很多适应风沙活动的繁殖方式,但是,迄今为止,沙生植物如何从营养繁殖方面适应风沙活动尤其是如何适应风蚀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作者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几种典型克隆植物营养繁殖对风沙活动的适应,并重点探讨了它们对风蚀的适应机制。   通过设计模拟试验比较了4种蒿属植物(生长在流动沙丘的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半固定沙丘的差巴嘎蒿(A.halodendron)、固定沙丘的冷蒿(A.frigida)和丘间低地的万年蒿(A.gmelinii))幼苗对沙埋的响应,发现在遭受沙埋时生长在强烈沙埋生境中的植物产生不定根,而生长在轻微沙埋或无沙埋生境中的植物产生不定芽;通过设计模拟试验研究了乌丹蒿和差巴嘎蒿植株在无风蚀和沙埋、风蚀、沙埋、风蚀—沙埋处理下植物的生长状况,发现风蚀—沙埋(风蚀至倒伏后再沙埋)处理产生的总生物量、植株相对高生长速率和不定根生物量均最大;通过设计控制试验、野外监测和调查研究了芦苇对流动沙丘和丘间低地之间的过渡带的侵入过程,发现根茎埋深调节地下根茎水平延伸和地上无性系分株形成这两个过程之间的权衡关系:当根茎埋深=0cm,根茎水平延伸微弱,大量无性系分株形成:当根茎埋深≤45cm时,根茎水平延伸速度与无性系分株数量增加速度之间按对数函数关系负相关;当根茎埋深>45cm时,根茎水平延伸较快,难见无性系分株。   本研究表明:(1)植物倾向于借助不定根而不是不定芽来适应沙埋:(2)风蚀→植株倒伏→沙埋→产生大量不定根这一反馈+营养繁殖过程是植物适应风蚀的一种机制;(3)风蚀调节地下根茎的埋深,而根茎的埋深调节根茎水平延伸和无性系分株形成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关系,进而权衡地下侵入和地上生长的过程。植物通过营养繁殖适应风蚀的机制因生境而异,通过反馈+营养繁殖适应沙丘体上的风蚀,通过风蚀调节根茎埋深适应过渡带的风蚀;植物能通过不同营养繁殖方式适应风蚀,压条型克隆植物在沙埋时从枝条上产生不定根,根状茎型克隆植物在风蚀时促动地下芽库转换为地上无性系分株。   本研究丰富了植物沙生适应性理论,增进了对克隆植物适应策略的理解,对沙丘植被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例如快速城市化、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农业施肥和牲畜养殖等)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氮,而这些活性氮又大部分以干湿沉降的方式进入陆地生态系统。长期高水平的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乔治·莫兰迪是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在他的画作中,以细小的事物作为绘画题材,体现其对世界的思考.简约是莫兰迪的绘画风格,平视是莫兰迪画作中常采用的观察视点.莫兰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频率选择表面进行研究,设计与应用。首先,在等效电路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频率选择表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频率选择表面单元
大气环境中O3和CO2浓度的升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二者交互作用对城市中树木光合生理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华山松(Pinus armandi)是沈阳市城市
现代光学系统呈现出以下三大发展趋势:非球面、离轴反射式和大口径,其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对光学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为金刚石单点加工配合镜面拼
比较宏基因组学可以从序列组成水平(GC含量和基因组大小)和物种多样性及功能组成水平两方面对不同微生物群落进行研究。地热微生物生态系统对于研究微生物群落在环境因子(温度和
转Bt基因作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通过研究转Bt基因玉米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关系,进而评价Bt玉米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
本课题的目的是研究目标光学特性及其与目标轨道参数、材料特性及背景环境等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开展适用于GNC分系统半物理仿真的目标光学特性模拟技术研究,在实验
加载结构对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它可以改变目标的信号的特征,使其难以跟踪、探测、攻击。特殊目标的信号特征尤其是雷达散射截面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天线由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