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简单从总量上考量一下:2009年,我国的货币扩张系数(M2/GDP)为6.83,足见这一时点上金融资产的总量远远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具体从效用上考量,金融体系被认为具有以下几种基本功能:1.金融体系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下的信息获取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金融体系改善了分散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搭便车”问题,有助于实现公司控制;3.金融体系可以分散投资者的风险,使周期长、风险大的项目投资得到保障;4.金融体系可以把储蓄转化为投资,优化资源配置。足见金融的价值所在。因而,大量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广泛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二者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约翰·格力(John G. Gurley)和爱得华·肖(Edward S. Show)在60年代提出了金融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而提高社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观点,休·帕特里克(Hugh T. Pat rick)从“需求追随”和“供给领先”两个方面论证了金融体系在提高存量资本和新增资本配置效率、加速资本积累中的作用,麦金农(Mckinnon)和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论证了金融抑制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着这条逻辑主线继续追溯,那么什么是影响金融本身发展的重要因素呢?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众多学者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种角度切入来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这些研究对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因而以关注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为研究内容的金融发展研究已构成金融学最充满活力的分支之一和最具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那么从众多的切入视角中,怎样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方式来探讨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呢?梳理经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范式:从注重物质生产和积累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注重外生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以罗默为代表的注重内生技术进步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基本是以“资本”为载体来抽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目前得到学界所公认的资本形式有传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两种资本形式在解决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研究的细分和深入,学者们开始发现许多地方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即拥有相当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在金融发展水平上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别。由此看来,传统归纳的两种形态的资本已经不足以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形势的资本,在影响金融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呢?首先我们仔细剖析金融这一概念。以资本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相对于一般商品交易市场来说,存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交易双方并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交换等价物。因而解决这一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是影响金融市场高效运转的关键问题。社会资本概念最早由海尼凡提出,再由布尔迪厄引入社会学领域,并由科尔曼将其推广,吸引了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学者的目光,成为多个学科共同研究的重点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其作为资本的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挖掘出来,《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2008)》收录这一词条(social capital)便是对其资本定位的充分肯定。综合不同学者关于社会资本概念的认定,总的来说,社会资本包含信任、交际网络等核心要素。这些核心要素正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因素。例如交际网络圈子能够提供广泛的信息渠道,而信任能够有效代替个人信用,同时来自交际圈子内部的道德规范和惩戒能够有效约束个人行为等等。这些要素的作用机制正是解决金融市场问题的关键。然而有关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影响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一是因为社会资本是一个复合型概念,较难界定;二是由于模糊概念之下引发的测度难题。因此已有的研究往往偏向从理论角度阐述社会资本影响金融发展的机理。本文在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本概念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清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社会资本概念,得出宏观社会资本的研究最具有政策操作层面的实践价值,从而将研究的视角进一步锁定在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领域;借鉴区域金融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构建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的金融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解读中国区域金融现状;通过对比研究国际组织等机构对宏观层次社会资本测度指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出宏观社会资本测度体系;分别利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模型,在结合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严密论证社会资本与金融发展综合水平的关系。本文的创新及主要结论如下:1、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已有大量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切入来研究。本文从金融市场的本质出发,在剖析出以资本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市场相对于其他一般商品市场的特殊交易模式后,得出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关键问题。结合社会资本的核心因素——信任和交际网络等,因此选择以社会资本作为研究金融影响因素的切入点。2、社会资本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概念界定难以把握,量化测度更难。因而多数学者偏向于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社会资本与其他问题的关系。即使这样,研究成果也多受其他学者的质疑。为解决这一问题,使本文的研究更具说服力,本文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在梳理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概念基础上,得出了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对政策变动更具有敏感性的结论,也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价值。因而,将本文的研究视角锁定在细分之后的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领域。3、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充分借鉴了研究较为成熟的区域金融的研究方法。从聚类的结果来看,中国的区域金融发展现状呈现出一个特殊的现象:并未形成以邻近地理区域收敛的区域性特征,而是呈现出显著的以实体经济体为支撑的区域金融发展区域。4、本文借鉴结构型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分类方法,从宏观社会资本的制度和行为两个视角测度社会资本。在此基础上论证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关系。从一般多元线性回归和面板数据回归的结论来看,主体原因和客体表现的社会资本均对金融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由于学术水平、文献资料、数据来源的有限,本文尚有不少不足之处,尤为值得关注的问题有:(1)虽然在区域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上,本文综合了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但由于数据获取的局限性,并未结合上述三种产业内部发展的结构和数量情况进行讨论;(2)同样由于数据获取的局限性在测度制度视角的宏观社会资本量,即政府治理绩效这一部分,目前仅获得截面数据,因而未能从时间效应上分析其发展情况;(3)社会资本对金融发展的宏观影响机制很复杂,相对于微观领域来说其影响渠道和作用机制涉及面更广,这是本文尚未理清的问题,也是下一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