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现代汉语“有/没得V”为研究对象,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论述了“有/没得V”的三个语法结构类型即连动结构、状中结构和述补结构。首先,本文以分析“有/没得V”的整体语义功能为出发点,根据具体的语义背景,将“有/没得V”的语义结构类型进行划分;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有/没”和“得”在该结构中所表语义及其语法特征,从而研究总结出“有/没得V”作为整体的语法结构特征。其中,当“V”的实现取决于“V”实现所需的条件时,“有”“没”作为动词表达“存在”义,“得”可以理解为“能,可以”能性义,整体结构为连动结构;当“有得”“没得”表达V的客观可能性或者说话人的主管意愿时,“有”“没”作为动词表达肯定、否定义,“得”同前文的“得”,也是作为助词表达能性义,整体“有/没得V”为状中结构;当“有/没得V”表达某主体存在或者不存在某一条件使另一主体实现V时,此处的“得”表达致使义,“有/没”作为动词表达存在义,整体作为述补结构。另外,本文还对“有/没得V”所在句子的部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有/没”和“V”前的NP特征、充当“V”的成分特征以及“有/没”前的副词成分特征。最后,本文在研究了“有/没得V”语义功能、语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结构的语用意义,并对其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提出了教学策略上的建议。第一章为绪论,交代了本文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的对象及范围、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三、四章分别论述了“有/没得V”的三种类型结构,在研究分析“有/没得V”的语义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对表达同一语义功能下不同的形式变换,对其语法结构作了分析。并且同时还对三个类型系统的“有/没”和“得”字特征进行了研究辨析。第五章对“有/没得V”所在句子中的V成分、受事或者施事NP成分以及有得/没得之前的副词成分特征作了具体论述。并且对“有得V”中的特殊形式“有得(的)是”作了来源探究和语义分析。第六章对汉语非母语学习者习得该结构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综合分析现代汉语“有/没得V”的语料之后,本文分析出“有/没得VP”的三个类型结构:连动、状中和述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