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联交易这种经济行为具有双面性,在一方面,它可以节约企业寻找进行交易的对象和谈判的时间,节约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也容易成为美化企业财务报表的工具,关联交易的非公允性使得难以发现的交易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IPO制度相较于欧美国家具有特殊性,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十分集中,监管制度还需完善,所以利益输送问题较为严重,而关联交易作为其中主要的手段,损害了公司的价值,侵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切身权益。在中国,关联交易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最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研究发现,随之而来企业经济活动的次数也在不断增长,在2013年~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次数呈现上升态势。由于关联交易现象在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为关联交易的转移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市场的关注。证券市场在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发展趋于完善,在关联交易下进行利益输送的次数也在增加,随着经证券交易所通报和各大媒体报道的案件不断爆出,让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打压,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披露之后,非公允关联交易肆虐的的情况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企业也采取了一定策略进行应对,让操作隐蔽化,所以,对关联交易下利益输送问题在当前也具有必要性。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采取了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对进行关联交易涉及的两家企业——远大控股公司和远大物产公司进行了介绍,同时交代了关联交易方案和过程;接着,基于远大控股的案例,试图通过分析关联交易的具体形式,结合业绩承诺方案与业绩补偿方案,指出在关联交易之下,远大控股公司存在被侵占的风险,接着对关联交易双方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动因、经济后果进行分析,试图在评价企业关联交易的经济后果的同时,弄清远大控股关联交易下的利益输送问题;最后,对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得到案例启示,提出了相关的建议。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发现:远大控股的关联交易案例疑似存在着在利益输送行为。从短期来看,经过此次关联交易,对于远大控股公司,企业经过此次关联交易,没有能够产生财务协同效应,反而在经营指标有所下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中小投资者因为股价下跌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分析案例涉及的利益输送问题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健全企业内部监管机制;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与政策;规范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业务。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文基于远大控股的案例分析具有较强的实务作用,丰富了关联交易下利益输送的研究,并提供新的案例证据。第二,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现状,从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投资和关联交易两个角度提出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建议,有利于还证券市场一个安全的环境,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