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中国棉花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区域,其棉花市场化改革的成败对我国农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影响。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新疆开展,目标价格为19800元/t,该政策执行之后,出现了棉花市场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外棉花价格差距缩小、棉花进口数量迅速降低等现象。2014-2016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执行对棉花产业链主体产生了较大影响:纺织企业成本大幅下降、轧花厂经营风险增加、植棉农户面临价补分离。《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是我国棉花市场化改革加速进行的重要标志,其执行成效关系到棉花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存和发展。1998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领域内的政策总方向是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并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其中补贴政策改革是调整和优化棉花产业布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机制的重要手段。出于新疆棉花产业良性发展的考虑,根据国家目前实施的棉花补贴政策和发展趋势来看,本文主要分析以下问题:从宏观层面来看,市场化改革对新疆棉花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棉花补贴政策的体现在哪些方面?棉花补贴政策的变化和执行对新疆棉花产业主体的影响体现在什么方面?棉花补贴政策对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影响的作用机制?市场化改革背景下补贴资金分配方式产生的影响和执行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微观方面来看,植棉农户面临的籽棉交易价格波动有什么特征?植棉农户在不同补贴资金分配方式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种植行为?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内容研究:棉花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分析。在该部分研究内容中通过市场价格支持体系分析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各个阶段的市场价格支持和消费者转移,通过定量计算对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各个阶段进行回顾和分析。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组织过程变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而这种调整的核心在于执行过程的简化,以及对补贴资金的合理利用,通过对历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逐条分析对比其组织过程的变化。棉花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和棉花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对棉花产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构建植棉意向指数,并通过数理推导推演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的各个阶段,对棉花产业链利益分配进行理论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疆棉花产业的利益分配进行分析。从棉花整体产业链条的分析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上,通过供需均衡等式的构建,分析棉花产业各环节利益传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棉花产业链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棉花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执行效果。为了分析政策执行效果,主要从籽棉交易价格、补贴资金分配和农户退出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从籽棉交易价格方面对市场化改革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通过数理推导和理论模拟对补贴资金分配的效果进行基本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实证运算分析植棉农户的退出行为。根据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新疆棉花市场化改革需要将籽棉交易与皮棉交易区分对待。籽棉交易的重要作用在于保障农户收益、稳定棉花生产,籽棉需要经过轧花厂处理变为皮棉后进入市场交易,新疆棉花交易主要集中于籽棉交易,皮棉交易主要集中于疆外,因此,籽棉交易价格是反映新疆棉花市场变化的关键,皮棉交易价格是影响我国棉花供需的核心变量,在研究新疆棉花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将籽棉交易与皮棉交易区分。我国棉花市场交易的关键环节始终在皮棉交易,如果能够实现皮棉交易环节的市场定价,那么政策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将大大降低,籽棉交易环节的政策影响也将下降。在目标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均相同的情况下,目标价格机制下的籽棉收购与临时收储政策下的皮棉定价收购对农户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临时收储政策下的皮棉定价收购能够给农户带来更多的收益,这种固定收益客观上刺激了棉花生产的无序扩张,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补贴机制对农户的种植规模和籽棉交售会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目标价格补贴机制会刺激棉花生产向具有生产优势的个体和区域集中。棉花补贴政策的制定需要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棉花补贴政策的执行和制定应该基于现行经济基础进行,并立足于棉花产业发展。在棉花流通领域内,其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并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作为支撑,对棉花生产领域的补贴侧重于技术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整个棉花产业的经济基础之上。棉花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纺织行业的发展,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是一种依赖性特别强的产业。因此,在关注棉花生产问题的同时,也要关注纺织行业“销”的问题,实现棉花产业动态的“产销”平衡是棉花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棉花补贴政策的制定需要从棉花产业链出发,不能仅局限于植棉农户。农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主体不仅限于农户本身,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会传导至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如目标价格机制下轧花厂需要重新面对市场风险,作为联系植棉农户和纺织企业的纽带,如何保证其健康发展成为棉花走向市场的关键。保障农户合理收入水平是棉花生产可持续的关键。合理的植棉收益是植棉农户继续进行棉花种植的根本驱动力。合理收益包括当期植棉收益和预期植棉收益。由于新疆植棉农户在种植棉花过程中的资金主要由银行贷款提供,因此,当期合理收益是农户偿还贷款和继续种植棉花的保障;合理的预期收益则取决于植棉收益与非植棉收益的比较,这会对农户植棉的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当期收益应当根据近几年植棉农户从事棉花生产收入和非棉花生产收入之间的差距为依据,即根据植棉农户从事棉花生产的机会成本。差别化补贴机制有利于保障农户合理收入水平。实施方案设计的出发点在于设计对新疆棉花生产的补贴资金总额,然后基于产量和面积进行平均分配,只对部分特种棉实行差别化对待。农户面临补贴政策时没有可选择的空间,而农户在植棉生产过程中实际面临的风险因地域、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可以根据农户面临的实际风险推出具有可选择性的补贴方案和保险方案,以增强农户植棉过程中抵御风险的能力,保障农户的合理收入水平。综上所述,棉花补贴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保证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而达到这一目的关键在于补贴和技术进步,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实行。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就是推广机采棉,建立棉纺企业,并对棉农、轧花厂和棉纺企业进行补贴、技术支持和政策优惠,最终使新疆由向内地输出原棉转化为向内地输出棉纱等制成品,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原棉和棉纱的价格竞争力,并促使棉花产业链上游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