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频域相干光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技术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脉络膜体积(MCV)的变化及结构特点,探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程度与黄斑部脉络膜体积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糖尿病组69例(109眼),平均年龄57.45±6.95岁(45-68岁),其中男44例67眼、女25例42眼。选取正常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16例(24眼),平均年龄57.81±6.85岁(45-68岁)。所有患者均进行眼部全面检查,所有糖尿病患者除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外,排除其他视网膜和脉络膜等眼底病变、合并有系统严重并发症、伴有眼部血流病变以及手术病史等患者。将糖尿病组按照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将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伴有DR眼底改变(NDR)组15例(26眼),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18例(31眼)、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7例(25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9例(27眼);将糖尿病组中NPDR的患者分为:NPDR伴有黄斑区水肿组(NPDR+/DME+)组28例(52眼);NPDR不伴黄斑水肿组(NPDR+/DME-)组26例(31眼)。应用EDI SD-OCT技术测量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黄斑部脉络膜体积,并标记为MCV。应用spss2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各组受试者黄斑部脉络膜体积的均值、标准差,用x±s表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的MCV和NPDR+/DME+组与NPDR+/DME-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法分析MCV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各组中的变化。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糖尿病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眼轴与其MCV的相关性。P<0.05表示对比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组的黄斑部脉络膜体积与性别、眼别、眼轴长度、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组患者黄斑部脉络膜体积为7.45±1.19mm3。正常对照组黄斑部脉络膜体积为8.98±1.20mm3。糖尿病组MCV值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患者NDR组、轻度NPDR组、中度NPDR组、重度NPDR组黄斑部脉络膜体积分别为8.33±1.03mm3、7.73±1.00mm3,、7.16±1.00mm3、6.56±1.01mm3,其中NDR组MCV值较正常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0,P<0.05)。早期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脉络膜体积与糖尿病病程存在负的相关性,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加重,MCV值逐渐减小,且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NPDR伴黄斑水肿(NPDR+/DME+)组MCV值为6.87±1.07mm3小于NPDR无黄斑水肿(NPDR+/DME-)组MCV值7.69±0.99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脉络膜体积较正常人小。2、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各期黄斑部脉络膜体积变小,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减小。在黄斑部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时,已存在脉络膜结构的改变。3、伴有黄斑水肿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其黄斑部脉络膜体积较无水肿者小。4、通过EDI SD-OCT可定量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部脉络膜体积,有助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