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选择颈夹脊穴作为主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力求探索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的针刺配穴方案。研究方法:文献研究部分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定位与治疗进展、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理论与应用。临床研究方面,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60例。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观察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取穴以颈夹脊穴为主穴,选穴原则以神经支配定位病变节段夹脊穴位及其邻近节段穴位,每次选取6穴,依据患者体型选用0.30mm×25mm和0.30mm×40mmm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直刺20-30mm,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不行补泻手法。对照组则依据石学敏主编第五版《针灸学》,进行分部循经取穴,肩部:肩髁、肩骼;肘部:曲池、天井;腕部:阳池、外关。上述穴位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不行补泻手法,辨证加减同治疗组。两组疗程相同,共4个疗程后观察简化McGiLL疼痛量表疼痛强度、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颈椎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在VAS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地缓解疼痛症状;而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夹脊穴能更好地缓解症状,疗效更加明显。在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地缓解颈椎症状体征;而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夹脊穴能更好地缓解颈椎症状体征。在颈椎活动度评分方面,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地改善颈椎活动度;而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没有差异。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率为16.67%,对照组为6.67%,经分析,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方面,两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痊愈率、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在显效率、好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组差异主要体现在痊愈率方面。研究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在取穴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