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额济纳地区曾在斯文·赫定率领的中瑞科学考察团的探查下发现大量纺织品。因长时间埋葬地下或经地表风化侵蚀,出土纺织品大多已腐朽损伤成残片,但其携带大量有价值的考古信息,是重要的历史文物资料。本文对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中出土的两块纺织品残片在纤维鉴别、老化分析、断代、织物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经超声波清洗去除出土纺织品表面的污染物质,电镜下可清楚观察到其纤维粗细不均,羊毛鳞片特征明显,横截面近似圆形,粗纤维偶有髓腔,再经与现代羊毛红外特征吸收谱带相比对,鉴定两块出土纺织品纤维其一为细羊毛、其二为粗细羊毛混有少量牦牛毛。显微镜观察到两块出土毛织物纤维均出现劈裂、折断、腐朽的损伤状态,部分纤维甚至鳞片脱落腐朽至蜂窝状,说明老化损伤程度非常严重;对比现代羊毛红外特征吸收谱带,发现出土毛织物的酰胺Ⅰ带、酰胺Ⅱ带的特征峰强度明显减弱,且分别在1015cm-1、1007cm-1处出现吸收峰,说明蛋白质中二硫键发生断裂;两块毛织物均未出现1700cm-1处羧基峰,说明老化主要受干热因素的影响。两块出土纺织品经碳14断代鉴年分析推测为西夏至元代时期的产物。本文对两块出土毛织物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块为2/2加强右斜纹、一块为2/2绞编织物。选择相同的羊毛纱为原料,对1/1绞编、2/2绞编、2/2斜绞编、2/2双绞编、2/2绞编罗结构进行手工编织,并将机织平纹、2/2右斜纹、2/2方平、2/2纬重平结构与其对比。性能测试表明,编织物厚度大于机织物且非常耐磨,透气性小、防风性好,经纬向伸长率小、保型性好,抗弯刚度大、挺阔,保暖性与机织物持平。在所有编织物中,2/2绞编织物手感柔软、厚度及蓬松度适中,透气性较好、抗弯刚度较好、拉伸性能及断裂强度均适中,既挺括有身骨也有一定的活络度,能适应多种用途的应用。推测其用途为装饰、垫类毛织品。本文重现了绞编类提花纹样、对西夏至元代时期已技术成熟的经锦、纬锦的经典联珠纹、团窠纹类纹样进行仿制,经反复的实践操作,最终重现了传统纹样的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