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乌尔禾组巨厚特低渗透砾岩储层的系统研究,深化认识储层的沉积、成岩、物性、裂缝、非均质性等特征,进行储层综合分类;研究储层的微观渗流机理,建立裂缝影响下宏观水淹模式;在储层特征及水淹规律研究基础上,界定提高油藏注水效率的井网方式、井距、注水等参数。 根据对岩心资料的数理统计及测井解释描述储层参数,结合油井产能进行储层综合分类。在岩心物理模拟、水淹层测井解释基础上结合油水井动态分析,研究块状砾岩储层在裂缝影响下的微观、宏观水驱油机理,建立储层水淹模式。采用数值模拟、油藏工程方法、经验公式法确定最优开发方式及注水参数。 对巨厚块状砾岩地层的精细对比中,发现贫泥砾岩地层自然伽玛值及蚀变玄武岩在层序对比中的等时意义。揭示了贫泥砾岩地层砾石母岩岩性控制地层自然伽玛值的机理,下乌尔禾组自然伽玛值呈上低、中高、底部中等的特征,其沉积序列与母岩区火山岩岩性序列相反,具有指时意义。 下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相的砾岩快速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为最优储层,其次是辫状河道,砂质小砾岩、不等粒细砾岩为主要储层岩性。储层低孔(10%~12%)、特低渗透(0.3×10-3μm2~1.2×10-3μm2)。处于中成岩期,溶蚀作用形成的孔隙约占总孔隙的60%。储层中裂缝较发育,以东西走向的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发育程度由上向下增加,P2W4最发育。根据油层厚度、含油饱和度及油井产能将储层分为5级,其中Ⅰ、Ⅱ类储层有较大开发潜力。 储层主流喉道半径在0.5μm~2μm之间;可动流体分布在20%~45%之间;启动压力梯度在0.05MPa/m~1.5MPa/m之间,表明储层渗流阻力大。注入水多顺层推进,裂缝发育时水淹随裂缝带延伸,向下水淹比例高。注水井裂缝随注水不断扩张,经过长期的双线性渗流,形成长500m~800m,宽60m~80m,高80m~200m的水淹体,长轴方向以东西向为主。注入水在裂缝中推进速度为0.242m/d~32m/d,在基质孔隙中为0.017m/d。注采井裂缝不同的配置关系形成四种水驱模式,注采裂缝近距离(50m~90m)平行模式在油藏注水开发中效率高。 针对Ⅰ、Ⅱ类储层确定的最优井网方式为:前期采用反九点,含水85%后转为五点井网,经济实用井距为140m;为防止注水裂缝扩张,单井日注水应低于30m3,注水井压力系数低于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