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Na2SeO4和Na2SeO3对黑斑蛙蝌蚪的毒性效应,以期揭示其毒性的机理,补充环境污染监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也为保护两栖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并对两栖动物的养殖等提供病理等参考依据。环境背景值分析。对环境水与实验用水采用湿法消解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硒含量、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了四种阳离子浓度,保证了实验精确性。Na2SeO4和Na2SeO3对黑斑蛙蝌蚪急性毒性实验。Na2SeO4和Na2SeO3对黑斑蛙2930蝌蚪的96h半致死浓度为94.8mg/L和33.5mg/L。结果显示,两种硒盐对黑斑蛙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Na2SeO4和Na2SeO3对黑斑蛙蝌蚪肝脏组织的损伤。肝脏石蜡切片,HE染色。损伤表现为肝细胞集化、肝血窦增加并扩大,明显特征是出现已经吞噬异常肝细胞的枯否细胞(Kupffercells,KC)。激活的枯否细胞数量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Na2SeO4组呈现正相关,具有良好剂量-效应关系,而Na2SeO3组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Na2SeO4和Na2SeO3对红细胞的损伤。导致红细胞产生微核及核异常, Na2SeO4暴露染毒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固缩与核裂解,Na2SeO3暴露染毒组则主要表现为核固缩和核内凹。微核率和各项核异常率出现高峰的浓度并不完全同步,各指标总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a2SeO4和Na2SeO3的遗传毒性。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Na2SeO4和Na2SeO3对蝌蚪基因组DNA的断裂损伤。DNA受损越严重,产生的断片越多并且片断越小,电泳时迁移动DNA量也就越大,迁移距离越长,对黑斑蛙蝌蚪基因组DNA造成不同程度的断裂损伤。建立了测定两栖动物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本法测定黑斑蛙蝌蚪在Na2SeO4和Na2SeO3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暴露染毒下机体GSH含量,硒盐对蝌蚪GSH的诱导使其变化具有较好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特征而表现应激反应提示蝌蚪GSH可对硒盐暴露作出快速灵敏的反应可作为监测硒污染的敏感生物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