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福州市西湖公园、左海公园、温泉公园、茶亭公园、金山公园、白马河、晋安河、南江滨、北江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场调查、植物鉴定与记录和照片拍摄为主要形式进行资料采集。以SD法与BIB-LCJ法对福州市的湖泊滨水植物景观、内河沿线滨水植物景观、闽江沿线滨水植物景观进行景观评价。通过对两种景观评价的结果对比,并针对不同滨水植物景观进行植物配置研究,结果表明:(1)SD法的评价较为理性,能够客观反映滨水植物景观的样本特性。但是SD法对于评价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且过于追求样本的单一景观特性,缺乏对比,不能很好的反映样本的整体特点。因此,评价因子越精确、完善,评价结果越可靠。(2) BIB-LCJ法针对于滨水植物景观样本的整体评价,评价者通过判断样本间的优劣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对于评价者要求不高,且能够避免对于单一景观的过于主观的评价。但是这种评价方法没有评判标准,仅依靠个人审美,因此,评价者的数量与构成对于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3)SD法与BIB-LCJ法对于景观评价的大致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对于特殊的景观样本时,SD法与BIB-LCJ法单独评价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同时使用两种评价方法对于同一个景观进行评价则能够很好的弥补评价结果的误差。因此景观样本需要同时满足两种评价标准且排名靠前时,才能认为是优秀的。如果景观样本同时在两种评价标准中均排名靠后,则可认为其景观样本的较差。(4)通过景观评价结果可知,福州市滨水植物景观存在以下特点:福州市滨水植物景观的景观要素搭配较为丰富,配置形式良好,层次感较强。同时福州市较为注重乡土植物的特色景观配置,但乡土植物利用率较低,呈现树种少数量大的特点。福州市的滨水植物景观中,使用季相变化植物较少,原本乡土树种中能够产生季相变化植物不多,且应用的更少。福州市的滨水植物景观配置空间层次丰富的样本较少且集中,优秀的滨水植物景观多集中与著名景点,而对于近年新建滨水区的植物景观配置上层次感较弱。(5)针对于福州市福州市滨水植物景观所存在问题,提出一些规划上的建议:针对与福州市湖泊滨水植物景观配置营建,通过层次、色彩、形状上的搭配指导,建议并区分游步道滨水与不滨水分别提出配置模式建议。针对于福州市闽江沿线滨水植物景观配置营建,通过层次、色彩以及植物体量上的搭配指导,通过区分游步道滨水与不滨水分别提出配置模式建议。针对于福州市内河滨水植物景观配置营建,通过层次、乡土树种、植物体量、园林建筑上的搭配指导,来提出不同的配置模式建议。增加福州市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植物的种类与数量。通过增加乡土树种来丰富植物配置。加大水域内植物的配置比例。增加福州市滨水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