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的主要因素,各国中央银行为了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将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由数量型变为价格型,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逐渐增强,成为许多国家央行调控经济的重要参考指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核心,不仅关系到货币政策如何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更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效果。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得以完善。对利率市场化效应的分析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利率形成机制的差异会影响重要经济变量,进而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若货币政策未及时调整,将会制约宏观调控的效果。本文首先以货币政策框架为出发点,解释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含义,并介绍了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准以及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其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程度明显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对比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能够有效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分析中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分析明确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路径和机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利率变动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既研究了利率变动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又分析了利率变动对货币政策传导中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从动态角度研究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及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本文认为,利率市场化在长期和短期内都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应坚定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利率的市场化与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是同步的,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利率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中介目标,因此提高重要经济变量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理顺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完善股票市场等政策建议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