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huait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学者和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开始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对金融排斥问题展开研究,并逐步致力于如何提高社会中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可得性。逐渐的,金融排斥问题也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金融排斥的存在,正规金融服务可得性较低,覆盖面较窄。弱势群体只得从非正规渠道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近年来,我国非正规金融活动较为活跃,借贷公司、P2P借贷平台等民间非正规金融机构大量涌现。在缺乏相应监管的情况下,带有欺诈性质的非正规借贷机构的出现,不仅增加了资金需求者的成本,还增加了资金供给方的风险,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然而,破解金融排斥等相关问题,提高正规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建立完善、高效、规范的金融市场对收入和福利水平的提高,贫富差距的缩小,国民经济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致力于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研究,整体遵循了“理论分析——建立假说——现状描述——实证分析”的思路,借助从微观调查数据所反应的现实问题,对我国金融排斥的形成原因及城乡金融服务可得性差异展开论述。文章共分为6个章节,各章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对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提炼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拟定了主要研究内容,搭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梳理研究思路及步骤,归纳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国内外金融排斥领域相关文献,并对该领域的研究主题、内容和结论进行了归纳和汇总。第三章,根据城乡社区银行网点分布的零膨胀现象,建立零膨胀泊松分布模型对银行营业网点选点的“城镇偏好”现象做出了解释。研究表明,“聚集经济”的正外部性诱发了银行网点设立的“城镇偏好”;同时,银行的布点受到成本最小化的激励,较小的人口密度、较差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使得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单位成本提高,导致了银行设立营业网点在农村社区出现零膨胀现象。第四章,通过对家庭的正规与非正规借贷决策问题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明了影响家庭信贷决策的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家庭的借贷途径选择是一个在金融排斥环境下的综合决策过程,家庭综合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受到金融排斥的约束等因素决定从何种途径获取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分解模型对城镇与农村家庭的信贷决策差异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除教育水平、家庭净资产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的农村家庭更倾向于非正规借贷外,其农村家庭的身份也显著制约着正规借贷的可得性。第五章,通过简化金融排斥理论分类,将金融排斥的类型研究引入了微观家庭的研究领域。建立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类型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判定,测算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金融排斥类型的作用大小,并最终揭示了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现象。研究表明,来自决策主体内部和外部的双重金融排斥强化了农村家庭的非正规借贷行为。第六章,对以上章节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如何破解金融排斥及其城乡二元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宫腔镜及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在该院妇科就诊的215例患者行宫腔镜及阴道超声,比较2种方法的
一、2008年高考文/理科基础化学试题分析2008年广东高考文/理科基础化学试题,着眼于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又将其置于社会生活的现实背景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从而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文章使用2013年、2014年和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估计了广东省农民工住房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民工以社会租赁居住方式为主,自有产权住房获取比例较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汽车以来,特别是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汽车巨头手中,“市场换技术”政策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经济常识中有不少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常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但由于这些公式分布得比较散,很多同学往往没有系统理解,在考试中也常常失分。在此,笔者把
资产证券化作为21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对于繁荣金融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打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2005年启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